星期一, 11月 28, 2016

所謂無畏的膽識,是一種帶著歡喜意樂,具有強大心力的心態


所謂無畏的膽識,是一種帶著歡喜意樂,具有強大心力的心態。這不是擔心、嗔、嫉妒等等心態所帶來的。
菩提心就是這種心態,就如同《中觀寶鬘論》所說,這樣的心態不會被時間所影響。一般人在輪迴中受苦的時間就算短,還是會產生無法承受的想法,不過如果有菩提心,在都沒有身苦與心苦,在內心滿足的狀況下,以這樣的心態去修練,時間就算再長也不會感到厭煩。
~達賴喇嘛

星期六, 11月 26, 2016

稱讚無法帶來福報,也無法增長壽命,也不會增長自己身體的力量,也不會讓自己不生病


稱讚無法帶來福報,也無法增長壽命,也不會增長自己身體的力量,也不會讓自己不生病,但一般凡夫遇到稱讚就開心不已,遇到毀謗心情就低落,想法如小孩子一般。

~達賴喇嘛

星期五, 11月 25, 2016

能跟煩惱對抗的一種自信


談到精進,
有種對抗煩惱的我慢,這種我慢不是真的我慢,
而是種自信不讓煩惱掌控自己,
一種鄙視煩惱的想法,
一種能調伏煩惱的自信,
能跟煩惱對抗的一種自信。

~達賴喇嘛

如果在死時,處於擔憂、對親友貪著、對敵人嗔恨,心中想著某個敵人我還沒給他顏色看


如果在死時,處於擔憂、對親友貪著、對敵人嗔恨,心中想著某個敵人我還沒給他顏色看,內心一直在這事情上打轉,這樣的狀況極度危險。
就算一般沒有信仰的人,也要想辦法在死亡時保持內心平靜,避免生起貪嗔,否則實在很危險。
在平常時,要盡力的去懺悔,清淨去惡趣的惡業,並且努力的去造善,這極為重要。

~達賴喇嘛

星期四, 11月 24, 2016

有人說:別人的苦,我現在又不須受, 我為何要去關心他們的苦?


有人說:別人的苦,我現在又不須受,
我為何要去關心他們的苦?
若是這樣,那我們未來所要遭受的苦我們為何要去關心?
未來的苦現在也不用受啊!
我們會為下半輩子作準備,所以現在會努力,
如果我們都只看現在,那跟動物也沒啥兩樣,
這代表我們沒有什麼思考能力。
有智慧的人會去思考就算現在無法傷害我,
還會去觀察在未來是否會帶來傷害。
如果都拋棄其他眾生,
就算暫時自己不受苦,
在未來也會因此而讓自己受苦。
~達賴喇嘛

星期三, 11月 23, 2016

靜慮


平常人在分析事情時,內心很容易想東想西。
這就好像要用水發電,如果你沒有把水集中起來,那就不會有什麼力量。
如果把水匯集起來就不一樣。
如果我們的心是渙散在各種境上,力量就不會強。
但若能把這些力量專注在一境上,
利用這個力量來分析,力道會極為不同。
並不是說得到這種具有專注力的靜慮,就代表已經脫離輪迴。
而是要用這種專注,增加我們觀察的力量。目的在此。

~達賴喇嘛

星期二, 11月 22, 2016

有人說:生起了悲,自己內心會失去平靜,帶來更多的苦


有人說:生起了悲,自己內心會失去平靜,帶來更多的苦。
我們觀察看看:
一方面而言,當我們對他人生起悲時,
我們想傷害他人的想法就少了,明顯地帶來利益。
另一方面來說,
修悲不是用那種其他人逼著自己,好像自己在遭罪的的方式而修,
而是自己從內心自願去幫助他人,
這是一種打從內心肯定,非常有心力的一種心態,
不忍他人受苦。
如果我們被愛我執掌控,
一想到自己哪裡可能會受到傷害,內心就極為擔心害怕,
而具有心力的悲則極為不同,
與讓自己錯亂的煩惱有極大的差別。
~達賴喇嘛

星期一, 11月 21, 2016

他無依無靠,我做不了什麼


有一年我在班納(印度一地名),心情悲傷,原因是在路途上看到一個小朋友,沒穿衣服,天起非常冷,他似乎得了皮膚病,身體歪斜的躺著,似乎不太能動,他旁邊還有一個小朋友,極度貧困,我本來想讓司機把車給停了,車子已經開了一段距離,負責維安的警察也很多,對他們似乎也很不方便,我只好為他祈願,心情悲傷的坐在車裡,也不能做什麼,這些貧困潦倒的人,就這麼無依無靠的活著。
思維這些人的苦,當自己苦來時,苦也會變少。
另有一年我也是在班納,那年腸子痛,痛到全身發汗,我坐在車子裡,車子快開到城裡時,有個老伯睡在路邊床上,全身穿著破爛骯髒的白衣,是個病人,旁邊沒有照顧的人,我到了旅館後,腸子疼的不舒服,但腦袋裡一直想著這個老伯,他無依無靠,我做不了什麼,但我一想著,結果自己身體的疼就好像忘掉了一般。當時也沒有用麻醉針或止痛藥。思維他人的苦,的確能讓自己的苦變少,好像自己的苦都忘掉了一般。
~達賴喇嘛

星期日, 11月 20, 2016

事物是依自己的因而起的緣起、觀待而假立的緣起、唯分別假立的緣起,這三者有粗細之分


事物是依自己的因而起的緣起、觀待而假立的緣起唯分別假立的緣起,這三者有粗細之分,也因此有對這三者顛倒的粗細無明,而粗的無明是依著細的無明而生,了解粗的無我的認知無法傷害細的無明,而了解細的無我的認知能傷害細的無明,也能間接地傷害粗的無明,因此依著觀察唯分別假立的緣起,在心中顯現空性極為重要。

~達賴喇嘛

星期六, 11月 19, 2016

中觀經典當中有很多辯論, 目的不是要讓學習者爭論, 而是要讓學習者發現空性與事情在名言中存在的方式



中觀經典當中有很多辯論,
目的不是要讓學習者爭論,
而是要讓學習者發現空性與事情在名言中存在的方式,
在互動的時候,
有理由的一方就更能在沒理由的一方面前成立道理。
如果學習中觀經典時,
心裡早有偏袒一方的說法時,
早覺得你說的不對,我說的對,
而不是靠正確的理由去成立,
這樣一來,
學習時反而會增長貪和嗔的煩惱,
非智者所為。

~達賴喇嘛

星期五, 11月 18, 2016

平時保持謙虛與思考的習慣


平時保持謙虛與思考的習慣,在發生困難時,心情就不會大起大落,不會因平時的傲慢導致內心不穩定,也因為有思考的習慣,能夠馬上如理作意,不會被煩惱牽著鼻子走,這對自己有很大的助益。

~達賴喇嘛

每天的清晨


每天的清晨,我會會念誦佛經,並且不斷的祈願。這些內容提醒我每天怎麼去跟人互動,該怎麼開口跟人說話,怎麼去面對、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更深入的去體會他人的痛苦,讓我更能體諒、關懷別人。

~達賴喇嘛

即使見了面,也不會滿足,仍然像以前一樣,永遠因得不到所愛而痛苦



自身的壽命、受用,或者自己貪著的他人等等,每一剎那都在壞滅,所擁有的時間極為短暫,彼此都是無常,為何要互相貪著,有甚麼好處嗎?
過去累積許多惡業流轉惡道幾千世,也沒有機會見到原本貪愛的人。此世又貪著他人,造作許多惡業,往後既見不到所愛的人,還要因為貪著看似短暫的安樂,繼續招感千百世的痛苦嗎?
 況且,此世也會見不到所愛的人,心裏就悶悶不樂,如此,不可能平穩進入三摩地。即使見了面,也不會滿足,仍然像以前一樣,永遠因得不到所愛而痛苦。

~達賴喇嘛

星期四, 11月 17, 2016

關於我們會忌妒的對象, 我們若能對他們產生憐憫之心, 這些忌妒的想法就會大大減弱



關於我們會忌妒的對象,
我們若能對他們產生憐憫之心,
這些忌妒的想法就會大大減弱,
忌妒的想法如果弱了,
內心的害怕就消失了,
忌妒的想法強了,
內心馬上會擔憂等等我會怎麼樣....恐怕等等會發生什麼事...
內心一害怕,就很難相信人,
擔心他人等等又對我如何如何,
一旦有了憐憫之心,自己內心的害怕自然會減少,
也比較能相信他人,交到真的朋友,
有了憐憫之心,內心自然愉快。

~達賴喇嘛

不要過份貪著親友,因為往往為了小小因緣得罪了,剎那間由密友變成仇敵


不要過份貪著親友,因為往往為了小小因緣得罪了,剎那間由密友變成仇敵。既然不是永遠美好,隨時會改變,何必貪著硬抓著不放呢?少了貪著,不反而自在一點?


 ~達賴喇嘛

星期三, 11月 16, 2016

當他遇到痛苦的時候,他那種無比的心力,反而讓他產生內心真實的滿足感


一位薩迦派的大德說這樣一句話:「願我得到痛苦的時候,承擔一切眾生的痛苦,願痛苦大海能乾枯。」可見,當他遇到痛苦的時候,他那種無比的心力,反而讓他產生內心真實的滿足感,充實他的內心,所以他痛苦的時候是這樣想的。他又說:「當我快樂的時候(因為一切快樂是由善業所引發的),願使他快樂的善業迴向給一切有情眾生,希望無邊有情眾生都能夠享受此快樂。」所以快樂的時候也能夠累積資糧。
 我們凡夫碰到逆緣或違緣的時候,就是只看自己問題,於是就說「啊!我怎麼那麼苦啊」,好像很無奈的,這是因為愛我執的關係,也是實執著的緣故,那時候我們的心眼太狹小。可是當你把這種心胸狹窄的愛我執拿掉後,刻意去承擔他人痛苦的時,因為你是自願去承擔他人痛苦的,那種寬闊的心胸怎麼可能會讓你痛苦呢?就不會感到內中的那種無奈,而會感到心中的滿足。

 ~達賴喇嘛

星期二, 11月 15, 2016

我與三大寺的學習互相依賴著。你們覺得有達賴喇嘛在, 我也認為有你們在!



從以前到現在,我與三大寺的學習互相依賴著。你們覺得有達賴喇嘛在, 我也認為有你們在! 我們相互依靠著,但終究會走到盡頭。我的壽命已像落到山肩的夕陽,我們流亡印度已經五十幾年了,我所剩的時間也不多了,你們要承擔起宏揚、執持教法的責任。
三大寺要承擔起執持、守護、弘揚教法的責任,在臨終前,我希望能見到佛法仍興盛不衰退、如果還有許多執持弘揚教法者的話,那我會走的很安心。這點你們大家都有這個責任。不然的話,我臨終前還擔心誰能護持弘揚這個教法,這樣一來,你們在長壽法會祈請時念著: 祈請長住萬年、萬年、又萬年......又有甚麼意思? 祈請的人和接受的人雙方都很清楚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達賴喇嘛

星期一, 11月 14, 2016

最後,好像什麼都沒有


常執--好像一直有明天,並將世間無益的事情執取為有益的事,在世間的事情中打轉、把不淨視為淨,把痛苦視為快樂,讓我們每天就這麼活著,最後,好像什麼都沒有。我們到底做了什麼有益的事情?回首一看好像都沒有,這都是由這些顛倒執著所造成的遺憾。

 ~達賴喇嘛

星期日, 11月 13, 2016

自己要反覆的觀察,今天我到底生了什麼樣的善心?生什麼樣的煩惱?


不要只是在嘴上解釋佛法的內容而已,一付裝做是修行人的樣子,其實內心都是煩惱。多美桑波有這樣說過:自己的錯誤如果自己不反覆去觀察的話,很有可能只是看到表態而已。
自己要反覆的觀察,今天我到底生了什麼樣的善心?生什麼樣的煩惱?仔細的觀察的話,自己就可以知道了,才不會被自己給騙走。
否則的話,我們會認為說我已經皈依佛門了,我有唸經、唸阿彌陀佛、六字大明咒,而且我每天很固定做早晚課唸心經這樣就夠、不需要再多學了、就不需要再多做,有這種想法的時候是錯誤的,內心很難真正得到改善。

~達賴喇嘛

星期六, 11月 12, 2016

一般人在死時,內心都非常恐慌、畏懼


一般人在死時,內心都非常恐慌、畏懼,再加上身體必須遭遇一些苦受,所很難生起善法,在死時要生起心力很不容易。一般人老了的時候,反應會變差、正知正念的力量相對也會減弱,到那時候才要去憶念正法是很困難的,與其如此,不如趁身體精力還不錯的的時候努力的去修練,屆時才不會產生極大的懊悔。
~達賴喇嘛,再加上身體必須遭遇一些苦受,所很難生起善法,在死時要生起心力很不容易。一般人老了的時候,反應會變差、正知正念的力量相對也會減弱,到那時候才要去憶念正法是很困難的,與其如此,不如趁身體精力還不錯的的時候努力的去修練,屆時才不會產生極大的懊悔。

~達賴喇嘛

外道也有三學,那佛教為什麼有不共於外道的三學呢?



外道也有三學,基督教也有戒律學,有禁慾的修行,而外道也有世間的靜慮,也有四禪等的修行。
那佛教為什麼有不共於外道的三學呢?因為佛教有不共的空正見,配合空正見的修持,三學就成了不共於外道的增上三學。

~達賴喇嘛

星期五, 11月 11, 2016

有些人對佛法的信心是時有時無的


有些人對佛法的信心是時有時無的,問題就出在學習時沒有好好的思維觀察。隨法行的行者,在學習經典時會產生疑惑,會認真地想「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樣的疑惑會不斷促進他去深入分析而得到穩固的理解,最後,對經典的話就會從內心產生一種強烈的掌握感,此時的信心,就如同刻在石頭上一般,很難磨滅。

~達賴喇嘛

星期二, 11月 08, 2016

我們可以為了世間的安樂,拚了老命的追求


我們可以為了世間的安樂,拚了老命的追求,犧牲一切都在所不惜,也只都是為了那短暫的快樂。對苦卻視而不見,也沒有認真思考過如何消滅這些苦,遭遇些許痛苦,就非常沮喪,這種內心不穩定的狀態,只會帶來更多的痛苦,很難長久的帶來快樂。

~達賴喇嘛

星期日, 11月 06, 2016

修行人遭遇難題時,內心不容易被干擾



修行人遭遇難題時,內心不容易被干擾,如果我們的肉身出了一些毛病,或者遭遇到逆境,這都是業力所造成的,如果再加上自己的埋怨,想要緊緊抓著,將會帶來更大的痛苦。

~達賴喇嘛

星期五, 11月 04, 2016

生命不過就短短的幾十年,在這期間,要盡量的淨除惡業,努力的累積福德與智慧資糧


生命不過就短短的幾十年,在這期間,要盡量的淨除惡業,努力的累積福德與智慧資糧,如果為了名聞利養虛耗了寶貴的時間而不自知,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可惜的事情呢?

~達賴喇嘛

星期四, 11月 03, 2016

在修行道上,應該有一世再一世、一劫再一劫的心力


所謂修行而獲得內心的改變,需要時間,因此恆時不斷的精進非常重要。導師釋迦牟尼佛,是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累積資糧而成就佛果位。如果我們想在短時間,或幾天之內成佛,這種想法就太天真了。所以我們在修行道上,應該有一世再一世、一劫再一劫的心力去學習。

~達賴喇嘛

星期三, 11月 02, 2016

綺語這問題很容易被忽略,我們在言談當中,往往不知不覺的就談論一些世間事



綺語這問題很容易被忽略,我們在言談當中,往往不知不覺的就談論一些世間事,一些對修行毫無幫助的事情,絲毫無法察覺,這虛耗了許多寶貴的光陰,也代表著我們對修行的希求並不強烈。

~達賴喇嘛

星期二, 11月 01, 2016

以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幾十年前,菩提心對我來說還很陌生


以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幾十年前,菩提心對我來說還很陌生,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後,內心會一直想更投入的去練習,對菩提心的理解也越來越清楚,也越來越快樂,這是無庸置疑的,而所有的人只要努力,都一定可以成辦,這也是肯定的。

~達賴喇嘛

聚合的一天,就會有分離的一天。這種感覺就像一陣大風突然的吹過,聚集了很多這種樹葉落葉,把它堆積在一起,一陣大風又吹過,於是每個落葉又各自的飄走


聚合的一天,就會有分離的一天。這種感覺就像一陣大風突然的吹過,聚集了很多這種樹葉落葉,把它堆積在一起,一陣大風又吹過,於是每個落葉又各自的飄走,就是有那種的感覺,我們都隨著業風而聚合在一起,又隨著業風而離開了。

 所以世間的安樂無論是多麼的豐富,但是最終還是會有分離的一天,最終我們必需放棄我們自己這個身體的。

 所以透過這個無常的思惟,我們應該策勵自己,既然這個暇滿的人身如此的難得,我們已經獲得的話,應念死無常,策勵自己好好的去修行,不是滿足於世俗上而已,而是真的內心去相應於正法。
                          ~達賴喇嘛

人剛出生時或許是鈍根者,但這並不是不能改變的


人剛出生時或許是鈍根者,但這並不是不能改變的,透過學習,鈍根者也能轉成利根者,學習佛法不能單純只靠信心,那爛陀傳承下來的佛法主要就是對利根者而說的,想要學習那爛陀的教法,一定要非常努力的學習,開啟自己的智慧,不能一直停留在鈍根的程度,有了智慧之後,此時的信心也會極為不同,會對修行帶來極大的力量,這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都一樣重要,一定要在學習上下功夫。
                     ~達賴喇嘛

嗔、忌妒與傲慢一出現,內心的平靜與快樂就消失了


觀察一下,我們內心的嗔、忌妒與傲慢一出現,內心的平靜與快樂就消失了,
讓我們不愉快的就是這些煩惱。

~達賴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