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造惡,不離殺、盜、淫、妄等惡行,會導致福報財物損失,其中犯盜戒更是直接失去財富的惡因,會導致貧窮,財富變得毫不穩故,不斷地受各種天災人禍搜刮,從細部的緣起來說,盜、貪、妄語三者常會並肩而行,了解盜戒的一些細微狀態,對以後守戒會更加警惕,舉例來說:
一般人造惡,不離殺、盜、淫、妄等惡行,會導致福報財物損失,其中犯盜戒更是直接失去財富的惡因,會導致貧窮,財富變得毫不穩故,不斷地受各種天災人禍搜刮,從細部的緣起來說,盜、貪、妄語三者常會並肩而行,了解盜戒的一些細微狀態,對以後守戒會更加警惕,舉例來說:
一般人造惡,多是不離殺、盜、淫、妄等惡行,因此持戒乃最好的守護,持上戒律,心裡就有個惦記,會留意這件事情是否會違反戒律,能守好戒律,即能守好自己的財富福德,令其不漏,而犯殺、盜、淫、妄任一條,都會對財富有巨大的損害,若沒有懺悔,不斷造這類的加行,業力大了起來,各種魔擾、病痛、大災難也會降臨,因此今日在天降月結尾這幾天,勸請大家多持八關齋戒。
另,持八關齋戒能獲大福報,得六十萬世衣食無虞之福報,即使今生造了殺業,亦能投生天道,成為北方天王毗沙門子。
問題:道理上似乎知道利他會對自己有很大的好處,但是真正遇到一些對境還是會畏縮利他,並且以保護自己為理由不願意生起慈悲心,請問師長要如何修心對治這個困難呢?
答:我們看一下《修心八頌》的這句話:「隨處與誰為伴時,視己較諸眾人卑,從心深處思利他,恒常尊他為最上!」一切苦因皆己造,故應六時懺罪業。
一切樂因皆己造,故應殷切思利他。
比丘洛桑蔣千
🌍要和平,福報乃關鍵
我們投生到南瞻部洲,自身所遭遇的災難,如戰爭、地震、颱風等,都跟我們自身的福報息息相關,身於五濁惡世,會有善神與法行龍王等守護人間,也會有魔王、阿修羅、惡龍想要搗毀人間,於當中做各種挑撥。人間若造善多,護法善神之法力就會增強,人間自然風調雨順,無有戰爭;造惡多,那魔眾的勢力就會強大,人間則將戰爭不斷、災難頻繁,因此想要和平,最關鍵的就是該努力修福,不造惡、懺悔舊業。
《正法念處經》云:「云何此等非法惡龍增長勢力?彼以聞慧知:諸眾生行不善法,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及婆羅門,如是惡龍增長勢力,於閻浮提作大惡身。」
「若人順法,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及婆羅門,修行正法,令法行龍王增長大力。」
「陀摩睺勇健阿修羅王作是思惟:『以人修行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行法因緣,以人力故,天得勝力。我今當與世間之人作不安樂、不饒益事,令天減劣、我等增長。』」
「若閻浮提人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及婆羅門、耆舊長宿,時婆修吉、德叉迦龍王等則得勝力,惱亂奮迅惡龍王等,破壞還退。」
「護世四大天王見閻浮提人隨順法行,孝養父母、敬信三寶,見此事已,即詣大海大龍王宮戲樂城內婆修吉、德叉迦等大龍王所,作如是言:『法行龍王!勿怖,勿怖!非法減少,正法增長,破壞闇冥,顯發光明,動魔軍眾,天眾增長。天人龍王樂行正法,能擊法鼓、歌頌法音,增益天眾,減損諸魔、非法惡龍及阿修羅。』」
🌼仇恨的中止或延續在自己手裡
從歷史上來看,每個地區的人都有其歷史背景,不管如何,這些歷史都不是決定災難發生的關鍵,自己的業果思想與福報才是。若引發了戰爭,如俄烏戰爭雙方每天都要死幾千個年輕人,對其家人、友人、國人引起之傷痛、仇恨又世代延續,這種景象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該發生。
🏞️思維投生處不定
我們這輩子投生為某某國人,這些都不是固定的,今日的敵國,很有可能就是過去生成長之處,此生之敵乃過去生之友,若能生起輪迴中生處不定想,這種牢牢抓住敵友的想法也會鬆脫,從整個輪迴的角度來看,大家都是被業風吹動的眾生,沒有高下敵友的差別,皆亦曾為親友、母子,以此正念來攝持自心,降低此生後天的一些固化的思想與仇恨。
🔥重複造業,自身受苦
不管是哪一國的人,若自身會投生到有戰爭的地方,過去生也必有造過挑撥鬥爭等惡業,會投生到此類的地方,並不全都是他人的過錯,主要的業力還是自己造的,若對此有理解,就不應再重複造引發戰爭的惡因,否則生生世世都還要投生到類似的地方受惡果,應在此世有所懺悔,特別是懺悔過去挑撥鬥爭的惡業,讓此惡業、惡果在此生劃上句號。
⚡勿隨喜他人之惡業
如前所說,魔王、阿修羅、惡龍會在人間引起戰亂,造善多的人會與佛菩薩相應,造惡多的人自然也會與魔、阿修羅等相應,為其攝持,為其惡心、我慢所用,狡詐的用各種看似正當的思想、語言來引發戰爭,我們不能小看這些魔王、魔眾,他們引發戰爭的思路與使用的手段絕不一般,從過度自尊、深層的我慢等細微煩惱進行挑撥,一般人根本無法對治此等煩惱,一般人進入此狀態時,就好像進入了煩惱迷魂陣一般,我們能做的就是要警惕自己的思想,絕不隨喜此類的行動、言語與思想,若自身已有些固化的思想與憎恨,此時佛所說的忍辱即是派上用場的時刻,此能消融內心的仇恨,多用智慧去觀察此乃自身惡業所致,不讓惡的種子在心中發芽。不管引發戰爭的理由看似多麼有道理,造不造殺業等善惡取捨才是其中的關鍵,造殺業、隨喜殺業、鼓勵嗔恨、鬥爭、漫罵(惡口)、挑撥(兩舌)的種子最終都會成熟在自己的世界裡。
🗺️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世界
現今的世界聯繫迅速,所有的災禍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大國之間的博奕,隨時都影響著世界各地的命運,包含台灣在內。沒有人會希望身邊有任何人死於戰爭,並為後人引發新的苦痛,仇恨世代難了。不管現在的人多有計謀想去為人類造福、造禍,關鍵還是在人類自身的福報足夠與否,福報不夠,就算再有計謀想造福,災難亦難免,福報足夠,就算有些人想造禍,亦難得逞。因此,我今日想發起的不只是為台灣祈福,而是為世界祈福,唯有世界上的人都福報具足,我們也才能幸福的生存於其中,為世界祈福,也是為自己祈福,祈福的範圍也不能只是為了自己,地球上的人現在已是禍福與共,若能以平等的心態去看待世界上所有人,視人如己,此祈福之力也必將廣大。
🔮六字大明咒
六字大明咒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能引發無量慈心及難思議之廣大福報,亦有懺悔還淨戒律之功德,故此次共修以此珍貴陀羅尼為功德之源。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而能依法念此六字大明陀羅尼,是人而得無盡辯才、得清淨智聚、得大慈悲,如是之人日日得具六波羅蜜多圓滿功德,是人得天轉輪灌頂。是人於其口中所出之氣觸他人身,所觸之人發起慈心、離諸瞋毒,當得不退轉菩薩,速疾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大地之塵可盡數,一誦『六字大明咒』之福德聚不可勝數;大海之水滴可盡數,一誦『六字大明咒』之福德聚不可勝數。」
如果我們想為世界和平祈福的話,每個人都能在造福上盡大心力,念誦慈悲的觀音心咒,是一個吉祥、殊勝、和平的緣起。以菩提心的發心去念誦六字大明咒,使我們的世界轉化為觀音壇城,令每一個有情都具有無上圓滿的資糧,普皆成佛。
比丘洛桑蔣千
2024/11/19
目前持咒總數:一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無量大菩薩眾俱,彌勒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
爾時東方,有十億梵天皆住慈心,來詣佛所,頂禮佛足,以眾妙供[4]供養於佛。供養畢已,各自坐於眾福所生蓮華之座,恭敬尊重,瞻仰如來;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諸來梵天皆亦如是。
爾時,諸梵天眾在於佛所,各以慈目遞相瞻顧;復共同時,舒顏諦視彌勒菩薩。
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白佛言:「大德世尊!一切智者,於諸法性能正覺了,遍知眾生善惡之業,凡愚由此生死往來;善能開悟三乘之道,及以三乘同歸一乘;一切眾生根性差別,及於煩惱纏蓋之中,有如來種,普皆明見無有謬失。又知諸法皆悉是空,如夢如幻如陽焰等,無有堅實;而大悲無盡,以善方便,令諸凡夫見佛色身微妙之相——佛身者,般若波羅蜜之所成就,自然真實,常住不變,猶如虛空——若有眾生,勤修福慧,不隨心識,馳[A1]騖於境,非如渴鹿於曠野中,追求陽焰以之為水;如是之人則得見佛,恒聞說法,亦能依教如理修行。世尊!我今欲於如來、應、正等覺少有所問,唯願慈哀,為我宣說。世尊!菩薩云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少用功力,安樂無倦,而能速證廣大佛法?菩薩云何在生死中,不受無量眾苦逼迫,於諸佛法速得圓滿?」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彌勒!汝於我所常有所問;今所問義最順我心。汝今哀愍諸天及人一切世間,無量眾生,多所利益,多所安樂,故能問我如是之義;吾當為汝分別演說,令諸菩薩不經勤苦,而能速疾證佛菩提。
「佛子!若有眾生為求菩提,而修諸行願常安樂者,應修慈心以自調伏。如是修習,於念念中,常具修行六波羅蜜,速能逮及諸忍之地,速得圓滿無上正覺,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最上功德莊嚴其身;盡於未來,常住安樂;亦能除滅一切眾生無始已來諸業重障。
「佛子!若諸菩薩修習慈心,應在空閑寂靜之處,以清淨信攝諸心法,觀察其身上下支節,皆微塵聚,地水火風和合所成;復應思惟,即彼一一微塵之內,皆有虛空;是諸虛空,莫不悉以容受為相;又應想念,彼諸微塵清淨明徹,外如瑠璃,內如紫金,莊嚴妙好,柔軟芬馥;復應觀察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一一眾生所有支節,一一支節所有微塵,皆亦如是。若諸菩薩,於自他身一切眾生,作於如是決定解已,復應想念自身微塵,一一塵中皆有佛國;其中宮殿瑠璃所成,白銀為門,黃金為柱,廣博崇麗,光影洞徹,寶堂間列,寶牆圍繞,寶閣寶樓處處分布;其中各有諸天寶床,重茵綺褥敷置其上;復有無量上好園苑,圍[A2]繞莊嚴;其園[5]苑中,皆有浴池,悉以七寶而為[A3]堤岸,黃金欄楯四面周匝,清泉長流引注其中,香末為泥,金沙間錯,八功德水彌滿澄淨;波頭摩花、優鉢羅花、拘物頭花、[6]分陀利花、菡萏開敷,周布其上;其池四邊多諸寶樹,真珠為花,光色滋榮;其果成熟,香味具足,於諸樹下,置天寶座;一一座前寶器行列,甘露美食莫不充滿。復應想念,如是一切諸佛國土,青紺琉璃以為其地,眾妙七寶綺錯莊嚴;是諸土中,所有微塵清淨細妙,如天上寶,其光晃[7]曜如盛明日,其色美好如閻浮檀金,香氣氛氳如烏羅伽栴檀,質性柔軟如迦旃延衣,觸著於身能生悅樂。
「作是觀已,即應想念,從此東方,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皆來入我諸佛國土宮殿之中;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彼諸世界所有眾生,皆亦如是。又應想念,如是六道一切眾生,皆同威儀,色相相似,其身柔軟,常有香氣,丈夫之[8]相,具足莊嚴,離諸苦惱,受天快樂。是諸眾生若須衣服莊嚴之具,即時往詣劫波樹下,隨其所須應念而得,種種眾具以為嚴好;譬如他化自在之天,復有香風從八方來,其風觸身,令心適悅,有諸樂器無人撫擊,隨風迴動,出妙音聲。是諸眾生或在宮殿、或遊園苑、或有食於諸天美食、或執寶器而飲甘露,或有坐於蓮花之臺,身佩瓔珞,兩邊垂下,財寶充滿,眾具備足,隨其所好,種種歡娛,面目熙怡,身心悅懌,體常無病,盛年好色,不老不死,功德勢力皆同一類;無有為人之所使者,悉能摧滅婬、怒、愚癡,當證菩提,究竟安樂。
「佛子!是修慈者,若在如是眾生之中,見一眾生於己有違,心緣於此,不生愛念,則應以智慧深自觀察,我往世中,定於此人作重業障;以是因故,還於今日障我菩提;我若於此人不生歡喜,則於餘一切眾生之處,皆亦不應而作饒益。何以故?以無始時來在生死中,無一眾生非於過去曾害我者;若於此眾生不生憐愍,於餘一切當亦復然。我今普於一切眾生,皆行饒益,是故於此決當慈念。復應思惟,瞋恚因緣,能令眾生墮於地獄,若懷怨結,後必生在毒蛇之中;若我來世受斯報者,當令彼人深快其意。故應捨離所有瞋恚怨結之心。我若多瞋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瞋恚及以怨結?此愚癡人以瞋恨故,於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多瞋眾生在在生中,所受之身惡毒充滿;故應修習慈愍之心,永遠離於瞋恚怨結,平等平等,利益安樂一切眾生。
「若如是思惟,離瞋結已;次應想念,十方諸佛與諸菩薩、聲聞大眾,俱來入我諸佛國土宮殿之中。是諸如來身量大小過人一倍,具諸相好,端正香潔,以天衣服莊嚴其身,各各坐於千葉蓮花師子之座,一一無量眾所圍繞,覆以寶蓋,懸眾寶幡,種種瓔珞周匝垂布,有天樂器不鼓自鳴,其音和雅,聞者喜悅,香風徐動,吹諸寶樹,幢幡、蓋網、瓔珞等物,出妙音聲,歌讚如來種種功德;黃金為器,七寶莊嚴,其器光明猶如日月,所有香氣如堅黑栴檀,甘露滿中,而以供養諸佛菩薩及聲聞眾,其諸菩薩、阿羅漢等,皆於如來最上法中,遊戲快樂。復應想念,一切眾生,皆於諸佛座前而坐,佛為演說修慈之行,如我今時之所修習,言音美妙,悅可其心,令諸眾生獲最上樂。譬如有人得甘露漿,而以洗沐息除勞苦,形神休暢;此亦如是,以法霑心,滅諸煩惱,身心寂靜,永得安樂。
「復應想念,如是一切寶幢、幡蓋、衣服等物,所有微塵,光明朗曜,出過於日,柔軟細滑如觸天身,所出之香如牛頭栴檀,其色清淨如毘琉璃寶,一切物像皆於中現。又應想念,彼諸如來,一一如來身之微塵,柔軟光色轉加殊勝,比前微塵踰百千倍。復應觀察,我所思念一切眾生,性空無我,如夢、如幻、如陽焰、如眩[1]瞖;一切諸佛亦復如是,自性皆空本無有我。凡[A4]夫無智,於彼妄執有我自性,是故不能解脫生死。復應觀察一切諸法,體相微細,皆悉空寂,凡夫之人,以自分別生諸境界,自分別中,還自繫縛,乃至未了心之自性,齊爾許時,如在夢中,妄著諸境。復應觀察,一切三界皆悉是空,空不礙空,我今慈心猶為狹小。又應思念,如一切眾生及以諸佛,性空無我,當知我身亦復如是,一切國土亦唯想念。
「作是解已,復應觀察,彼諸所有一切微塵,一一塵中,皆有三世諸佛國土,是諸國土最極清淨,超過於前所有佛國,三世諸佛、三世眾生,及以三世莊嚴之事,皆悉具足。三世劫數入於一念,一一念中,三世諸佛坐一切處,普現一切眾生之前,或入禪定、或說妙法、或[2]飡美食、或飲甘露,一一佛前,三世菩薩及阿羅漢圍繞而坐,三世快樂充滿其身;亦自見身在諸佛所,受於如是三世安樂。復應想念,一一念中,我三世身,各持無量上好供具,而以供養一切諸佛、菩薩、聲聞,及以施與眾生之類。於一一念,從其身出種種香雲,雲中復有無量寶蓋,莊嚴綺飾,彌[A5]覆一切諸佛如來、菩薩、聲聞,及以六趣眾生之上。其雲復雨天之甘露,及堅黑牛頭栴檀香末、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波頭摩花、[A6]拘物頭花、芬陀利花、妙香花、妙意花,皆從空中繽紛而墜;電光[3]烈曜如日舒景,雷音震動,聞者悅豫;一切諸佛、菩薩、聲聞,及諸眾生,若行、若住、若坐、若臥,四威儀中,其身恒受最上安樂。
「佛子!譬如比丘入遍處定,於一切物皆作地解,水、火、風解,以如是解攝持其心;修慈之人亦復如是,以慈勝解莊嚴攝持。復應思惟,我今所與眾生安樂,但唯是想,如幻如化;譬如幻師作所幻事,我亦如是,與諸眾生種種安樂。又如幻物無有自性,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本來無有我、我所性。又如渴鹿,於陽焰中,妄生水想,勤苦奔逐,我心行慈,當知亦爾。又如陽焰,水不可得,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我性。又如夢中見種種物,夢心分別,謂為實事,及至覺時,了無所在,應知諸法皆亦復然。如瞖目者,於淨[1]空中,見種種物,謂之為有,其人後得阿伽陀藥,治眼瞖盡,所見之物悉皆隨滅;如是眾生,以有身見及邊見故,而有我想,若得智慧藥,滅除此見,所有我想亦隨止息。是故我應如是修慈,如從夢覺,離我、我所。
「佛子當知,此修慈者,乃至未能離於分別,未能不起我、我所見,常得六種梵天之福;若捨分別,離我、我所,此則名為廣大之慈,先世已來所有罪障,皆得除滅,不久當證無上菩提。
「佛子!一切菩薩,皆應如是修習慈心,汝以修慈,名為慈者。
「佛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得聞此修慈經者,則能銷滅無始時來諸惡業障,離眾病厄,為一切人之所愛敬,於其中間、或至臨終,必得奉見十方諸佛,及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或得三昧、或得法忍、或得入於陀羅尼門,其心安隱,無有死畏;永離一切諸惡道苦,必生清淨極樂佛國。
「佛子!譬如有人,於三界中,盛滿七寶,日以三時奉施如來,盡於一劫,其人功德,應知亦爾;何況有能修習之者?假使無量諸佛如來,於一劫中,說其功德,猶不能盡。」
佛說此經已,彌勒菩薩摩訶薩,及十方國土諸來梵眾,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
祈求蓮師,要解脫得解脫,要財富得財富,所求皆能滿願。
蓮師匯聚了三世諸佛之功德,在降魔方面有不共之殊勝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