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1月 25, 2013

學習理路的幾個階段

◆文/洛桑蔣千
(選自《理路幻鑰•小理路•白紅顏色等的建立》一書)




1.辯經基礎語言理解期:這個時期,大部分時間都還在摸索辯經基礎語言的意思,對於「承許」、「何以故」、「因相不成」、「不周遍」、「三句」、「四句」等說法,多數花在理解這些用語的意思上,當對手使用這些基本用語時,自已能稍微理解對方承許了甚麼,但是思考的速度很慢,自己扮演提問者的角色時也還無法馬上做較複雜的應對,這個時期是基礎語言理解期,大部分都是在觀察別人怎麼問怎麼答。多聽,一直主動訓練自己的思考,甚至自己嘗試著去問問題,開口回答,都能加速跨越這個時期。

2.基礎語言初開口期:當您能理解這些基礎用語,能抓到對方的承許後,就會開始嘗試去辯些基本的「三句」、「四句」的問題,由於初期上辯經場時對於辯經語言都很生疏,提問的速度慢、問錯問題、用錯論式都很常見,這個階段是基礎語言初開口期。這就好像一個人在辨認鍵盤位置,初期一定會打錯,觀察鍵盤位置後再修正的道理一樣,不斷的練習提問,不要過度想太多複雜的問題,先把目標放在能做基本的問答互動。多練習基本的題目,甚至可以刻意找一些簡單問題,例如對方說「顏色與色」是四句,自己就要能馬上能提出正確的應成來破除。這個階段重點不在於過多的理解,而是要對第一階段的理解轉化成自己能實際與對手互動的工具。加強自己對錯誤承許提出問題的反應速度,直到自己能對簡單的錯誤毫不猶豫的破除,有對手跟你互練是最好的,因為對手的速度能夠讓我們的專注力更集中,對方快答你也能快攻,提問的速度會被訓練起來,對於提升現場經驗與表達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3.細讀課文與辯經綜合技巧運用期:當你能夠快速的辯論「三句」、「四句」的題目時,通常都會開始找一些較為困難的題目或陷阱題,這段期間,學習者開始重視課文中的理路細節,他要懂得怎麼把課文中一些疑點找出來,並且全改成「論式」來互動。這個階段,除了「三句」、「四句」的討論,其他如討論「範圍」的技巧、對方有了一大串的承許,你要怎麼追溯到「根本立宗」,都是這個階段開始逐漸熟悉的。

此階段學習的範圍將全面展開。學習者也會開始著重於辯一些稍微難一點的題目,由於一開始不知道怎麼設計題目,模仿老師或有經驗的人的提問方式是很好的開始。這階段的學習時間較長,是因為攝類學裡不同的章節,都會有不同的理路概念,不能只是稍微理解過去,而必須花時間一一思考、辯論甚是再三複習,以達到熟練的效果,所以每天可能只會走一點點進度,在這些小單元上做細部的探討。這個時期除了學習攝類學的理路概念,追溯到「根本立宗」,對於一個問題可以運用不同的論式來破除,「因相」與「所立法」翻來覆去的討論,都要試著能馬上反應。細讀課文當中的理路,並重整書中的理路,簡短地變成你能運用的論式,以及怎麼在辯論中引用祖師的話,都是這個階段的重點。學習者必須一邊學習這些概念,一邊又能綜合運用這些技巧來討論,由於這個階段時間較長,學習者不要一開始就過度給自己壓力,這些技巧會一一上手,只要一天內能好好的做好並熟練一兩個你生疏的技巧,其實就是很大的進步,在長期的訓練過程中,許多技巧一定會重複練習到,只要按部就班去做,養成學習的習慣,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此階段是培養理路的重要階段,因為如果能花時間好好討論攝類學中每個單元的基礎概念,攝類學的理路就不會學得太差。另外還有一個關鍵是要不斷去突破新的理路概念。許多新的概念,雖然一開始會有難度,有時候必須透過模仿,自己突破,再模仿,再突破,有時候遇到乍聽之下不能理解的概念,腦袋也會打結,暫時沒法想通,你的辯經對手也會給你許許多多事前預想不到的狀況,但是經過努力後,很多死結會一個一個被打開。每個突破過的理路思惟,在重複練習後,都會變成我們自然思考的一部分,自己也會逐漸懂得怎麼去設計辯經題目,當學習者能夠自然地綜合基本理路來剖析問題時,就等於有了把奇幻的鑰匙,可以拿來開啟深入學習大論的大門。


4.鑽研大論期:這個階段的人,由於基礎理路已經上手,在辯經時已經不需特別在意這些基本技巧。就好像懂得騎腳踏車的人不需特別思考就能平衡車身、踩踏板與運用煞車一般,只需要注意路況,內心專注力能更集中在大論中更深的理路與難題上。在這個階段學習者除了探索難題,也會花更多時間思考好的「因相」來詮釋難題。此外,廣泛的閱讀也是這階段的重點之一,因為不同的祖師也許對同一個議題會有不同的看法,這些祖師的精闢見解往往都能開拓學習者的視野,當我們在考慮問題時,思考的方式會更細膩。


以上四個階段,不見得是絕對的,有些人可能在階段二就配合階段三的許多方式一起練習,都是很正常的。當然還會有其他的影響因素,譬如如果你是用藏文學習,你藏語的聽講與理解的能力都會影響你學習的速度。


 以上階段一、階段二的詳細內容,在《西藏佛法辯經語言入門》《辯經練習手冊》中都有細部的介紹與練習。


對於初學理路者來說,基礎的訓練會牙牙學語之感,沒有耐心的人可能就會感覺枯燥,不願意多練習論式,特別是扮演提問者的角色。少了練習,其實很難會有實質的進步。因為這些訓練都是要親自去做、去強力的串習,才有辦法成為你的一部分。有些人在學習的過程也會出現一些內心障礙與藉口,例如他只是學到第二階段,就覺得這些東西我「懂了」就好,幹嘛還要辯,這都是自欺欺人的作法,有用心練習與沒練習的人的理解深度、熟悉度、思考速度都會有極大的差異。沒有練習的人,看不到深入辯經後一個議題的變化與各種面向的可能性,這些邏輯的串聯無法在心中慢慢變成一張平面的圖,都還是一個一個分散的點,都是零碎的知識,也由於不熟練的關係,也很難隨時拿出隨時思考運用,甚至到後來有可能忘得一乾二淨。當遇到這些內心障礙時,多思考理路上手的好處,沒學好的過患,千萬不要放棄,也要懂得適時的放鬆,再繼續練習。踏實的做好辯經練習,也許對於自己每天的進步感覺不明顯,但是時間一久,這累積下來的努力會突然讓體會到現在的你的理路思考,與幾個月前,或一兩年前有不小的差異,每個階段都會有小小豐盛的成果,再回首艱辛的來時路時絕對會深感慶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