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丹赤巴 .日宗仁波切
(選自《理路幻鑰•小理路•白紅顏色等的建立》一書)
為了讓孩童們也能參與學習,《攝類學》一開頭使用較為簡單的主題:顏色、寶瓶、柱子等等,透過這些簡明易懂的主題來練習「理應是」、「理應不是」、「因為是.......之故」和「周遍」等基礎理路思考,因此一開始先使用一些通俗的例子來練習。
所謂的「句」(三句、四句的句,藏語讀音近似「畝[1]」)有「邊」的意思,乃是探討主題在範圍上屬於哪一邊。辨別兩法是相違、同義、三句還是四句。三句的話要有是彼二者、要有一者不被另一者周遍,四句的話則兩者互相不被對方周遍,要分析兩者之間屬於哪種關係。
舉個例子來說:顏色和白色二者是三句。此三句為:
一、是顏色和白色二者(是彼二者)。
二、是顏色而不是白色者(是甲而不是乙者)。
三、不是顏色和白色二者(非彼二者)。
但辯經時有特殊的講法:
安立「若是顏色,不被是白色周遍」這句比較容易,但在安立「是彼二者」和「非彼二者」時,不用這種說法,改以「若是甲,不被不是乙周遍」以及「若不是甲,不被是乙周遍」來做問答,有助於理解和熟悉周遍關係。
學習《攝類學》的目的
這樣的練習,主要是要幫助理解《大般若經》中三式[6]的建立,為了幫助了解三式的周遍——於順品中有[7]、於不順品中無[8]。學習《攝類學》,是為了要確切的理解三式,先掌握量理的基礎和方法。《攝類學》也把很多的難處、重點整合後簡化,以助學習。一開始先使用一些通俗的例子來練習,讓學習者知道:「喔!原來周遍關係是這麼一回事啊!」由淺至深的再學習常、無常、果因相、相違因相,不定因相等等的周遍方式。好好學會正因相的三式,對相違因相、不定因相等的架構自然也能理解。由於《釋量論》非常艱難,先以《攝類學》作為先行的基礎,也因為《現觀》和《中觀》的內容非常深奧,不容易懂,沒先學《攝類學》很容易產生誤解,故應先學好《攝類學》的理路。
學《攝類學》對修行的利益
很多人因為自己不懂,說學《攝類學》跟修行無關,真正懂的人不會講這種話。因為不懂,覺得很難,看了頭暈,所以才會說這個不需要、不重要,覺得只要正襟危坐來修行還比較容易一些。但真要修行,學習理路是必要的,沒有理路的話,不會有經了解過後獲得的信心。隨隨便便聽上師開示,產生一些信心是有的,但這類的信心不會堅定。因為沒有理路,信心很容易就退失,不容易生起堅信。有好的思維理路的話,不會只生時有時無的信心,而能生起堅定不搖、經了解過後獲得的信解,行持的部分也會變好,這很重要。
宗大師在《廣論》中提到:有很多人把佛經、《般若經》、《釋量論》當成「講」時用的法,而不是「修行」時用的法。認為修行的法是修持本尊、持咒、觀想本尊,這些才是主要修行的法,其他都只是講說用的、跟外道辯論用的,這是非常大的錯誤。大論如果都只是講說用的法,跟修行無關的話,那這些論典會變得一點意義都沒有了。「講說、成就」二者就好像《俱舍論》中所說:「佛正法有二、以教證為體[9]。」佛的正法有教法和證法二者,教法是因,證法是果。所謂的「教法」是對三藏的義理做聞、思,自己聞、思、執持,自己先學習,理解後講解給別人聽。所謂的「證法」是在經過聽聞、思維後已得定解的意義上串習的意思,唯獨這二者而已,沒有這些以外的佛法。佛法攝集於教法和證法二者,在法上分析觀察是教法,經過分析、決斷後去修持、串習是證法。這兩者一樣重要,不能只重視其一,而輕視另一者
;只取其一,卻放棄另一項。要有良好的修行,要先分析、決斷要修的法,決斷後要進而修持、串習,這樣才會圓滿。
更多《理路幻鑰•小理路•白紅顏色等的建立》內文
NEW
◆達賴喇嘛尊者講學習《攝類學》與《量論》的利益
NEW
◆甘丹赤巴日宗仁波切講學習《攝類學》與《量論》的利益
NEW
◆夏巴卻傑講學習《攝類學》與《量論》的利益
NEW
◆蔣孜卻傑講學習《攝類學》與《量論》的利益
NEW
◆甘丹寺北頂札倉住持洛桑確尼講學習《攝類學》與《量論》的利益
NEW
◆甘丹寺北頂札倉經教師圖滇莫嵐講學習《攝類學》與《量論》的利益
NEW
◆甘丹寺北頂札倉經教師吉美汪督講學習《攝類學》與《量論》的利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