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01, 2011

我適合學辯經嗎?

文/央卓鍾華

有一位網友問說: 我學佛才兩年,這麼薄弱的基礎,適合學習辯經嗎?藏傳佛典發行的學習辯經相關的書籍,讓我很想買來看,但又擔心買來看不懂(也沒人敎)……



以下是我的肺腑之言啦~~

藏系剛進寺院的沙彌,每一個人對佛法的概念都比你我還要薄弱,連對 菩提心、輪迴、解脫、空性是什麼都不知道,不要說意思不知道了,很多名詞連聽都沒聽過,在中共的統治下很難聽到或見到這些詞彙,生在邊境山區的小孩更是如此,到了寺院還要從藏文字母開始學起呢。


事實上我們華人在學佛的起跑點上,比他們還佔優勢!



不過這樣的優勢一下子就被追過去了,剛進來的小沙彌連解脫二字都不會寫,也沒聽過空性或菩提心一詞,但他們從辯經開始學起,三年後,他很可能還有很多名詞沒聽過或不知其義,(因為前三年的課本中沒有資糧道、皈依這些我們常聽到專有名詞),但他邏輯思惟分辨的能力已打下堅固的基礎。


等到第四年開始,他們就會逐漸以驚人的步伐大幅地超越我們!!!而我們學了十年的人還在問說:當我們遇到夫妻失和或同事吵架時,該怎麼觀功念恩?吃素是不是慈悲心?還在傳頌「不喜歡就是嗔」,還在誤用或亂用「發心」、「執著」等等的佛法名詞,還在自以為已生起了慈悲心或菩提心……這絕不是我們比較笨,而是學習方式的問題。


這些都是我親身的經驗。當年問過我什麼叫作輪迴,他連人死後49日內必定投生的觀念也沒有的一位西藏師父,五年後早已將我遠遠拋下……現跟我一起學小理路課程的小朋友,對「無常」一詞是什麼都不知道,但我不會笑他們,因為我深知他們日後驚人的發展。


若不把基礎學好,一輩子都會問師長一些蠢問題的,而這些問題若你有把論典的基礎學好,就不會一問再問或亂用佛法名詞或把佛法弄成大雜燴了。


掌握了辯經的能力,便能夠深入經論,這也就是為何理路邏輯學被稱為「奇幻的鑰匙」之故,有了這把鑰匙,你可以深入探討經論中的含義,做正確的判斷,不再人云亦云,不再似是而非。


台灣沒有學辯經的環境(學辯經不是用教的,是真的要用辯的) 這一點很可惜,即使有心也很難學好辯經,這是事實。但凡是總有第一步, 雖然現在或許沒老師教我們辯經,但先買書來自修,建立起一些基礎的概念,等到時機成熟時,學起來不是更快嗎?



央卓鍾華---11年來,到印度達蘭薩拉及三大寺遊學8次的都會女子, 1000個日子裡,學藏文、看辯經、與僧眾一起做大餅、聽達賴喇嘛講經…… 數千位流亡藏僧的寺院生活寫真,著有《原來喇嘛這樣過日子》。

星期二, 11月 22, 2011

辯經講座:基礎辯經學習Q&A




◎講者/洛桑蔣千
◎講題:基礎辯經學習Q&A
◆辯經的一般運用
◆辯經在學習經論上的運用與佛法的學習
◆如何使用《辯經練習手冊》


◎參加方式:免報名,免費直接入場◎時間:100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晚上7:00-9:00 (不須報名,請直接入場)
◎地址: 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24-6號七樓B室(愛群大廈)(捷運板南線-忠孝復興站往東區地下街12號出口, 法鼓山推廣中心)


講者簡介 : 中正大學外文系畢業,法鼓山中華佛研所結業, 2004年於南印甘丹寺北學院出家,目前仍在印度進修中。著有《西藏佛法辯經語言入門》, 《辯經練習手冊》。

主辦單位:北市藏傳佛典協會 (Tibetan Text Society) http://ttslecture.blogspot.com/


◎辯經是一種培養思考力、深入佛典之工具,同時可用辯經的思考檢視自己的認知由於經典的內容錯綜複雜,除了僅僅「閱讀」經典之外,想要真正瞭解細部確切的意涵,若沒有分析比對經典的能力,很難直接看出細微處的細部差異以及該取該捨之處,以致造成誤解的危險。《菩提道次第廣論》:「慧謂於所觀事能揀擇法」,而辯經的語言正是一種「分辨性」的語言,它能將經典語言以及我們的思路以文字與對話的模式呈現,進而提出討論而驗證,培養學僧分辨諸法相的智慧。在西藏佛教中,此討論模式已相當成熟,不少僧人都能立即透過這種語言來互動,並且有一套完整的互動的標準。若懂得這套方式,想深入討論佛法時就不會流於「各講各話」及「無對焦的聊天」的狀況,而能夠深入澄清許多問題!以辯經的模式來學習佛法後,肯定善惡及苦樂來龍去脈的辨別力會大為提升,也能透過此模式檢視自己的內心,發覺其中許多粗糙且會導致痛苦的根源認知,進而以正確的思路來導正,善巧地為自己及他人創造更多的快樂。



E-mail: ttslecture@gmail.com

星期四, 4月 21, 2011

辯經入門練習(專對初學者設計


測驗一下自己的程度!
看完題目後,可參考答案提示作答,了解自己對辯經規則的理解程度


辯經練習1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99782736722652
辯經練習1答案提示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99894623378130
辯經練習1答案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0212433346349

辯經練習2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0212026679723
辯經練習2答案提示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0217220012537
辯經練習2答案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0657389968520

辯經練習3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0660006634925
辯經練習3答案提示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0661483301444
辯經練習3答案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1114286589497

辯經練習4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1115913256001
辯經練習4答案提示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1116726589253
辯經練習4答案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1852809848978

辯經練習5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1854993182093
辯經練習5答案提示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1859343181658
辯經練習5答案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2706359763623

辯經練習6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2707789763480
辯經練習6答案提示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2708309763428
辯經練習6答案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2707963096796

辯經練習7
www.facebook.com/TTS2004#!/note.php?note_id=203597633007829
辯經練習7(答案提示)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3598303007762
辯經練習7答案
http://www.facebook.com/TTS2004#!/note.php?note_id=203596429674616

辯經練習8
http://www.facebook.com/TTS2004#!/note.php?note_id=204684752899117
辯經練習8(答案提示)
http://www.facebook.com/TTS2004#!/note.php?note_id=204685459565713
辯經練習8答案
http://www.facebook.com/TTS2004?sk=notes#!/note.php?note_id=205266529507606

辯經練習9
http://www.facebook.com/TTS2004?sk=notes#!/note.php?note_id=205265109507748
辯經練習9(答案提示)
http://www.facebook.com/TTS2004?sk=notes#!/note.php?note_id=205591736141752
辯經練習9答案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5265359507723

辯經練習10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5286412838951
辯經練習10(答案提示)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5288049505454
辯經練習10答案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5287449505514

辯經練習11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5301639504095
辯經練習11(答案提示)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5302482837344
辯經練習11答案
http://www.facebook.com/TTS2004?sk=mydrafts&s=10#!/note.php?note_id=205302179504041

辯經練習12
http://www.facebook.com/TTS2004?sk=wall#!/note.php?note_id=205305619503697
辯經練習12(答案提示)
http://www.facebook.com/TTS2004?sk=mydrafts&s=10#!/note.php?note_id=205305862837006

本題庫乃針對《西藏佛法辯經語言入門》一書內容設計
題目擷取自《辯經練習手冊》(2011/11/1發表)

《辯經練習手冊》(2011/11/1發表)
http://ttslecture.blogspot.com/2011/10/111_2104.html

星期三, 2月 16, 2011

初學辯經時的經驗與想法(下)


■ 文/洛桑蔣千


開發超越寫筆記速度的分析力


辯經場的氣氛會促使學習者在現場快速的推演下一步思考,並且
馬上提問及回答,使得我們不得不在沒有書本時,逼迫訓練自己在腦
海中迅速的綜合、分析、推演理路的能力。

在腦海中推演與以筆記來推演有點不同的是:我們的思考速度絕
對比寫筆記的速度快上許多倍,思考速度快的人,可能已經推演到第
七、八個步驟並找到了一些問題與疑點,可以專注著地在腦海中反覆
檢視,就像下象棋一樣,熟悉技巧的人一樣可以在心裡推演戰況。若
一字一字的寫筆記,可能才寫到第二、三步,也拖慢了思考速度,剝
奪了思考的深度。

當然,這並不抹煞寫筆記的其他好處。而對於修行有幫助的思考
,最好不要只放在筆記簿裡,更該經常串習而熟練,慢慢就會在腦海
中烙下痕跡,筆記簿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辯經思考有了雛形時,
寫筆記時就不需寫出所有的想法,可能只需記關鍵的爭議點及當時安
立出最好的答案,屆時只需用理路還原整個爭議過程即可。而理路思
考速度越快越清晰,就能在更短時間內準確分析複雜的狀況。

遷移學習經驗

另外,熟悉理路到一個程度時,就能輕鬆地遷移學習經驗到其他
的科目上,往往能透過理路引出更深的見地,帶來更多面的感受。往
後深入經論時也能幫助理解速度,縮短學習時間。

例如以「當有眾生傷害我們時,我們應該把他們心中的煩惱當敵
人,而不該把他們當敵人,善巧的幫助他們脫離煩惱」這句話來說,
若能夠看其中的原理是「真正的敵人躲在心中,別弄錯敵人‎」。在看
到自己有「世界上太多嫉妒我、嗔恨我、輕視我、欺負我、自私想佔
我便宜的人,為了要幫他們而成佛,光想就知道會很累,我還是趁早
打退堂鼓好,免得白遭罪,求自己解脫還比較實際一點」的心態時,
也能透過原理舉一反三的想到「真糟糕,我被自己心中的煩惱和我愛
執牽制,障礙我去獲得更多功德而不自知,反而認錯敵人,不先殺自
己心中的煩惱和我愛執,反而先拋棄了自己的福田,吃虧可吃大了」
,善巧地轉化錯誤的思考。有不同背景的人,透過同一句話也能透過
理路看到不同利益修行的思考。

在習慣用理路分析架構時,就很容易開展從原理分析事情的能力
,遇到狀況時能多方面地辨別,釐出正確的選擇而不被表象矇騙。在
閱讀經論時,能運用這些原理來看一些具體的事例,也更能看出佛菩
薩們在引導各種修行思考時,其智慧之言中隱藏的善巧思路,活用這
些思路於類似的狀況。

已發展成熟的啟發式僧伽教育
學僧在學習攝類學時,不外乎上課、自己閱讀思考、背誦以及去
辯經場練習,其中最重視的部分是發現問題,並提出來深入探討,除
了理解攝類學中的基礎名相外,更重要的目的在於打通邏輯思維,在
腦海中建立一套清楚的理路分析架構。因此,老師在上課時一定會提
出一些疑惑,常常不給答案地讓學僧去辯經場上解決。

此時學僧就不得不扮演積極思考的角色,因為老師講過的還是老
師的,要在辯經場上開口呈現理路時,自己就得重新組織經典的內容
,反覆地檢視、批判,思考其中是否有不合理之處,用理路來串起每
個點的關連性,並模擬實際上場的情景。

這跟單向只給答案的填式鴨教學最大的不同點是:往後就算忘記
了之前學習過的某些內容,由於理解性的思考在腦中的半衰期較長,
學習者可以很容易地透過理路找出當初的疑惑並且靠自己肯定答案;
而許多填鴨式的答案,若沒有好的疑惑來彰顯,也看不出其中的價值
。這套教育模式應被重視、保存、推廣、發揚且流傳。

本文擷取自《辯經練習手冊》

初學辯經時的經驗與想法(中)


■ 文/洛桑蔣千


好的對手讓你產生新的見解

在辯經場上,會遇到不同類型的伙伴,聽到許多不同的思考
角度與想法,也會遇見強勁的對手。在雙方有強烈求知動機,為
了達到深入探討的目的的前提下,在提問或回答時刻意扮演對立
的角色,往往能激發雙方更專注地去思考,激盪出更好的問題與
答案。

有時離開辯經場回到寮房,都還在思考對方的論點是否有破
綻,是否有其他的思考角度,讓自己的回答更圓滿,隔天興致勃
勃地再去挑戰,繼續深掘同個主題,思考的準確度也越來越高,
也會越來越享受這種見解上的較勁。也了解到除老師之外,與我
們切磋的法友也是增長智慧的重要來源。

積沙成塔的累積

這種強迫你用辯經語言的環境,使得你每天都得去想一些不
週遍的狀況,怎麼準確的提出問題,該怎麼安立有法,怎麼完整
地走完論式,自己越主動地去思考、想問題、分析推演每個步驟
,進步的速度就愈快。每天如此的練習,分辨的能力就一點一滴
的提升,練習久了,累積的思考多了,推演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分析技巧也會越來越熟悉。



挑戰毫無根據的偏見


在辯經場上討論久了,習慣用理來探討事情,常會瞥見自己
心中其實有許多偏見,這類毫無根據的各種想法將遭遇挑戰。有
時候內心偏頗的厲害時,也至少還有理路這個救生圈,在冷靜的
時候可以用來壓住且轉化許多帶來傷害的成見。

本文擷取自《辯經練習手冊》

星期四, 1月 20, 2011

初學辯經時的經驗與想法(上)


■文/洛桑蔣千



適應寺廟環境與作息

對一般剛進寺廟學習的藏僧而言,除了要習慣寺
廟中緊湊的早晚課及法會等行程,在學習上更必須投
入許多時間透過背誦、上課、思考、辯經等方式學習
攝類學,時間壓縮的緊。而對外籍僧來說,最大的障
礙是溝通,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聽不懂口令的新兵
適應的更慢,也得額外花些時間加強語言。


辯經場


其中,壓力最大的莫過於去辯經場辯經。
剛進辯經場時,一班超過百個的新同學,在彼此
都還不太熟悉時,規矩就逼著學僧每天早晚必須在同
學中找到一個對手來辯論,由於大部分的人一開始都
不太懂要怎麼辯(有些人之前就在自己家鄉的寺廟或
其他的環境中學過,而對於外國人來說,若能先學一
些辯經的基本規則與基礎藏語,可以減輕不少壓力)
,對於有法、理應、因為是甚麼之故、請安立等說還
弄不清楚,光開口就是一種挑戰了,只能靠每天去觀
摩、自己嘗試著辯個幾句,透過模仿,從狀況中發現
問題而修正。

我還記得我進辯經場的第一天,立宗的對手看我
連話都不太會講,起身就走人,自己還是得硬著頭皮
著去適應辯經場的環境,才有辦法從中獲得利益。

趕鴨子上架

回想當初這種趕鴨子上架的情景,迫使自己去辯
經場之前都得努力準備,否則就準備當個啞巴,浪費
自己學習的機會。雖說壓力大,但卻能加速適應能力
,這種環境會迫使你不得不主動面對許多情境。

譬如有疑惑時,一定要嘗試主動提問,但卻又怕
在眾目睽睽下問了蠢問題或安立錯論式,或害怕自己
的問題深度不夠,提問一下子就卡住、或立宗時害怕
應不出好答案,被眾提問者激烈的催促,長期下來,
膽怯害羞的心情也會慢慢被磨掉,也比較能把心情放
在討論的主題上,不去過度在意那些作祟的心情。

這就好像一個沒演過戲的人一開始就被逼著二十
分鐘內背好三百字的台詞馬上入鏡,甚至還要做即興
表演,一定是股巨大的壓力,但到後才來發現許多有
經驗的演員其實都走過這關,習慣這種壓力能讓你更
為專注的利用這種場景開發理路思考。

本文擷取自《辯經練習手冊》

星期三, 1月 05, 2011

用辯經思考辨認有問題的想法


文/洛桑蔣千


由於認知不像顏色用眼識就可以看見,若不觀察分辨其運

作的來龍去脈,很難抓出哪裡出了問題。舉幾個簡單例子說明

辯經的思考可以用來分析認知過程!



阿智是個疑心病重的人,經商失敗後,家徒四壁的他去找

老友小錦聊天,但小錦對他卻不是很熱絡,表情也很冷淡,連

茶水都懶得倒。阿智就推論「因為知道我現在狀況不好,所以

就瞧不起我。」每當看到朋友們臉上出現冷淡表情時,他都如

此反射性的推論,導致他常常講出一些負面的話,傷了許多朋

友,當然也包括小錦。從這個例子來看,我們可以發覺阿智的

推論是「只要是表情冷淡的朋友」,就一定是「瞧不起我的朋

友」。



也許阿智的朋友當中有這樣的人,但小錦卻不是!小錦是

因為得了肝癌,對生活周遭的一切失去了興趣,當老朋友到來

,也提不起精神招呼。過了一年,小錦也因癌症過世。生活中

有許多誤會,都是因為缺少正確的觀察,透過錯誤的推論而造

成彼此的遺憾。



「我打電話給他,他兩個鐘頭都沒回我」就代表他一定「

不在意我」,「對方眼神不對勁」,就代表他一定「對我有惡

意」,許多認知都是透過錯誤的因相而產生的,會帶來許多無

謂的負面情緒。



又譬如我們對某人滿懷期待,當這個期待落空時,我們心

裡想著:「他對我不是很好!」當我們習慣這樣的表達時,漸

漸地,這句話可能會讓我們覺得「他對我不好」,因而產生埋

怨等情緒!這當中,我們的認知多了一層跳躍,也就是「若是

『對我不是很好的人』,被是『對我不好的人』周遍!」,亦

即「若是對我不是很好的人,就是對我不好的人」。但若我們

再想想某些對我們不好不壞的人,他們對我不是很好,卻也不

是對我「不好」,就會看到自己的思考出了問題,有好的思考

方式讓自己逃出牛角尖。



認知的過程當中,會形成許多推論,有對有錯,這也是辯

經當中一直提到「若是甲,就一定是乙嗎?」,「某甲有法,

其是乙的原因為何?」若養成了這樣的分析習慣,就更有機會

找出自己判斷上的盲點,對尚未確認的事保持持續觀察的態度

,避免許多錯誤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