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理路幻鑰•小理路•白紅顏色等的建立》一書)
《理路幻鑰》一書,目前在三大寺中乃是甘丹北頂札倉與色拉伽札倉共同使用的《攝類學》教材,為第十二、十三世達賴喇嘛的經教師鋪布究˙強巴嘉措仁波切(1825-1901) [1]所撰,為近代《攝類學》當中的代表作,篇幅也屬廣本,使用此教材的廟宇非常的多。
《理路幻鑰》的中文譯本,已由早期在拉薩色拉寺學習的楊化群老先生先行完成。楊老先生曾是色拉寺的僧人,當時的環境極為困苦,老先生進入三大寺接受專業訓練,極為不易。老先生對於量理學有很深的造詣,也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資料,本書為了將理路與藏文原文辯經的內容做更清楚的呈現,除了在一些術語與論式的譯法上稍有差異,不少用詞都還是參考楊老前輩的譯文。
從2005年開始,我一邊在甘丹北頂札倉學習《理路幻鑰》,在廖本聖老師的提醒下,一邊打鐵趁熱,把上課與辯經的內容都記錄下來。在2006年已將《理路幻鑰》當中小理路的部分重譯了一次,並對譯文下了近千個注。但自己回頭看,總對這樣的呈現方式不甚滿意,故沒有倉促的出版,主要的原因是我懷疑這樣的做法是否能夠呈現寺廟中實際的學習方式。如果沒有對的學習方式,再好的教材其實也無用武之地,而《攝類學》這門科目,沒有實務的辯經概念,說實在話,在學習成效上,要達到該有的效果的百分之二、三十都有困難。三大寺的僧人在學習任何典籍上,理解的較為深刻穩固,原因就在於學習的方式都以理路為導,要整體提升經典上的理解,就非得把理路紮穩不可,這個基礎就是在學習《攝類學》時所養成的。
學習《攝類學》,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理路思考,掌握了理路,最大的好處就是自己能透過智慧決斷事情,這通常是學完《攝類學》的學僧感到最明顯的改變與努力付出後收到的最大禮物。要學好《攝類學》中的理路,最切要的關鍵就是掌握論式與辯經語言規則,否則,要通達理路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這些規則幾乎都是在辯經互動中學得的,很難單靠閱讀課文看出門道。於是,我先將辯經的規則、用語、互動方式以及學習《攝類學》者一定要會的基本技巧整理出來,先把初學者在學習上的前行關卡排除。其間,我也同時思考往後寺院中的各類的教科書該怎麼編譯才能帶來更好的學習成效,過程中也不斷請示幾位經教師們,確認了一些想法,分別在2008年與2011年先後完成了《西藏佛法辯經語言入門》與《辯經練習手冊》兩書。
如前所提,寫這兩本書另一個主的目的是要呈現理路及論式的架構,藏傳的許多典籍中,特別是與五部大論相關的教科書與《攝類學》,在論式理路陳述上都非常明確,語言邏輯極為強烈,論式與理路若沒有呈現出來,這些典籍很可能會失去靈魂。就《攝類學》而言,論式與理路更像是它的骨架,在失去論式與理路的表達時,《攝類學》可能就只剩一堆皮肉癱倒在地,在學習上很難發揮效果。
學習《攝類學》,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理路思考,掌握了理路,最大的好處就是自己能透過智慧決斷事情,這通常是學完《攝類學》的學僧感到最明顯的改變與努力付出後收到的最大禮物。要學好《攝類學》中的理路,最切要的關鍵就是掌握論式與辯經語言規則,否則,要通達理路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這些規則幾乎都是在辯經互動中學得的,很難單靠閱讀課文看出門道。於是,我先將辯經的規則、用語、互動方式以及學習《攝類學》者一定要會的基本技巧整理出來,先把初學者在學習上的前行關卡排除。其間,我也同時思考往後寺院中的各類的教科書該怎麼編譯才能帶來更好的學習成效,過程中也不斷請示幾位經教師們,確認了一些想法,分別在2008年與2011年先後完成了《西藏佛法辯經語言入門》與《辯經練習手冊》兩書。
如前所提,寫這兩本書另一個主的目的是要呈現理路及論式的架構,藏傳的許多典籍中,特別是與五部大論相關的教科書與《攝類學》,在論式理路陳述上都非常明確,語言邏輯極為強烈,論式與理路若沒有呈現出來,這些典籍很可能會失去靈魂。就《攝類學》而言,論式與理路更像是它的骨架,在失去論式與理路的表達時,《攝類學》可能就只剩一堆皮肉癱倒在地,在學習上很難發揮效果。
在寫完兩本辯經基礎教材後,在學習之餘,我將心思都放在要怎麼呈現《攝類學》教本中的單元,先編寫兩本基礎辯經基礎教材讓我有了一些經驗,我也一再請示了幾位師長的意見,我的經教師吉美汪督格西[2]在大方向給予我諸多的寶貴意見。特別提到在印度各地的一般西藏學校裡實際辯經教學的各種情況。老師他建議如果要將一般在家眾也設定為讀者的話,他們在學習上不如寺廟中順緣具足,時間的投入也無法如出家人一般全力以赴,如果我完全都採用寺廟中硬派的方式來引導,八、九成的人可能會棄械投降。在教材上最好有一般人習慣的輔助學習設計,這樣一來,就算是一般在家人,如果肯持續努力學習,也必然會養成一定程度的理路思考。
教學極為細心,總是希望課堂上的人都能聽懂的經教師圖滇莫嵐格西[3],也提醒我不要一開始就把問題設計的太難,理路本來就是一門不好咀嚼得科目,這門科目不容易普傳的原因就在於它的門檻不低,學習者一開始一定會遇到很多理解上的障礙。若真的要把讀者帶進門,就一定要以漸進的方式引導,不要只從自己的角度來呈現,要多以初學者的角度來設計教本。這門科目對訓練思維力極為重要,是趨入一切經論的重要基礎。老師提醒我這門科目要持續的推廣,不要急於一時的成效,學習者慢慢就會越來越多。東頂的勘蘇袞卻策凌[4]仁波切也提醒我要多設計一些「若是甲,被是乙周遍」的題目,讓學習者多練習抉擇,這是思辨的重要關鍵。這些寶貴意見都對我在構思設計上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極為細心,總是希望課堂上的人都能聽懂的經教師圖滇莫嵐格西[3],也提醒我不要一開始就把問題設計的太難,理路本來就是一門不好咀嚼得科目,這門科目不容易普傳的原因就在於它的門檻不低,學習者一開始一定會遇到很多理解上的障礙。若真的要把讀者帶進門,就一定要以漸進的方式引導,不要只從自己的角度來呈現,要多以初學者的角度來設計教本。這門科目對訓練思維力極為重要,是趨入一切經論的重要基礎。老師提醒我這門科目要持續的推廣,不要急於一時的成效,學習者慢慢就會越來越多。東頂的勘蘇袞卻策凌[4]仁波切也提醒我要多設計一些「若是甲,被是乙周遍」的題目,讓學習者多練習抉擇,這是思辨的重要關鍵。這些寶貴意見都對我在構思設計上有很大的幫助。
我在課餘的時間學了些課程設計,也花時間學了點圖像軟體,先把自己擬定的草圖設計出來,目的是要把在寺院中學習理路的方式呈現出來,並讓學習者能對這門不太輕鬆科目稍微容易趨入一些,在編輯溝通過後,總算有個雛型出來,這花了我不少時間。出版這本書的過程中也有不少障礙,但總算一一克服。
在我設計完本書後,整套《攝類學》教本的基本雛型也架構完成,跟我同就讀於甘丹寺北頂札倉的滇津丹達法師[5],從小理路第二個單元「基成」開始,加入了教科書編輯設計的行列,目前已經在不斷進行當中。滇津丹達也是台灣人,是我的學長、法友,也是很談得來的好朋友。我們倆班級雖然不同,但我的經教師們也都是他的經教師,我們也會延請經教師幫我們倆教授一些額外的課程,私下我倆也是很好的朋友,他在寺廟當中的學習成績也非常的好,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也曾經在他的班級上連續四年拿到第一階次[6]當中的第一名,除了辯經能力好之外,廣泛地全面閱讀典籍是他的特長。由於他有豐富的經論學識,對中藏文也有優異的理解,他願意加入教科書編譯的行列讓我非常開心。由於我們有共同的背景,他理解能力也好,合作上磨合速度很快,往後在教科書的編排的速度,翻譯與設計的細膩度上絕對會有所提升。另外,滇津丹達法師與我的好友孫鍾華女士也參與了本書文稿的校訂,我特別感謝他們費時費力細讀,使得這本書更為完善。我也感謝我的好友阿鍾在編輯書籍上給我許多專業的意見,這本書能完成,都仰賴於他們的幫忙。
我也更感謝諸位師長特別從修行的經驗上對學習《攝類學》與《量論》賜予了精要的開示,這些諄諄教誨,句句都提醒我們學習的扼要。
在使用本書前,如果你對辯經毫無概念,我會先建議您先閱讀《西藏佛法辯經語言入門》與《辯經練習手冊》這兩本書,先打下基礎,本書的辯經練習都是以稍有辯經概念的前提而設計的,先學習這兩本書會對您的理解會有很大的幫助。
本書設計的進階題目,不少是三大寺許多經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時刻意引發的疑惑,也有許多是辯經場上常見的實務問題。除了自己練習之外,如果你有志同道合的法友或善知識願意透過論式陪你練習,效果一定會提升,有越多的人參與討論,就會有不同的意見出現,您能看到的思考面就會越廣,自己最好也能夠培養設計問題的能力,主動學習效果總是最好的。
另外,除了課文有藏中對照,文中所有的辯經練習也都會附上藏文對照,如果你真的很有心想要學習,我會建議你直接學藏文,甚至親自到三大寺的任何一個札倉學習,直接下場辯經會是最快的進步方式。原文的學習看起來似乎是要多花一些功夫,但語言這工具會為你開展無數個學習的途徑,在往後的學習上只會事半功倍。
另外,除了課文有藏中對照,文中所有的辯經練習也都會附上藏文對照,如果你真的很有心想要學習,我會建議你直接學藏文,甚至親自到三大寺的任何一個札倉學習,直接下場辯經會是最快的進步方式。原文的學習看起來似乎是要多花一些功夫,但語言這工具會為你開展無數個學習的途徑,在往後的學習上只會事半功倍。
設計本書的主要目的,無非是希望能夠有更多人開始重視、更深入《量論》與《攝類學》的學習,進而結合理路思考於修行中。祈願在不久的將來,量理之學能逐漸在漢地發揚廣大。
[1] 9}$=-84n,-/v:-0v-U}#-A1=-.-W-13~k
[2] G,-8'm#=-1{+-+0$-8`o=k
[3] G,-*v0-0%,-*},-;1k
[4] 1",-7v:-+\},-1&}#-3|-:m$-k
[5] 0%,-84n,-0%,-+:k
[6] #,=-:m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