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3月 26, 2025

學攝類學與念文殊心咒是互相輔助的,不要隨意誹謗文殊菩薩



法師您好,有人說學攝類學,比念文殊咒開智慧還厲害,有些人就跟我講不要念文殊咒了,那我們要捨棄念文殊咒,只學攝類學嗎?可以在這方面請教法師的觀點嗎? 

答:
如果是佛經中傳的咒語,都不應隨意誹謗、捨棄。
文殊咒的功德不可思議,不是隨意能替代的,我們說文殊菩薩能代表一切諸佛的智慧都不為過,我們說學習攝類學能大大增長智慧是沒問題的,攝類學的確有大功德,但我們說學習攝類學,就能超越念修文殊咒的全部功德,並不合理,這與佛經亦不隨順,我們在此論述上要非常謹慎。
甚至就像你說有人說「文殊咒都可以捨棄了」,我只能說這是對文殊菩薩的大功德太不了解了。
文殊咒不只是在南瞻部洲流傳,在各個佛世界都廣大的流傳著,因為文殊是三世諸佛之師,諸佛能成佛,過去都仰賴著文殊的扶持,令開大智慧,文殊現在也在各個佛世界說法,成就一切眾生,就像他過去成就諸佛一樣。
佛陀在《佛說放鉢經》中對舍利弗說他往昔是如何被文殊菩薩引導:「在無數劫之前,有一位佛名叫羅陀那祇,當時有位名為惹那羅耶的菩薩,他入城托缽乞食,從城中回來。有位乳母抱著長者的兒子,名惟摩羅波休,見到這位沙門拿著鉢,就靠近過去。惹那羅耶菩薩把鉢中石蜜餅給此子,此子吃得非常美味。」
「那羅耶菩薩藉此緣起,善巧地引導小兒,又給了小兒一份石蜜餅,把小兒惟摩羅波休引導到羅陀那祇如來處,小兒見到如來心生大歡喜,覺得佛長得實在太好了、太莊嚴了,惹那羅耶菩薩就繼續引導他供養如來,小兒生大歡喜而自己說道:『我每天以餅供養佛、菩薩與比丘們,作滿七天,我必得大福報,此功德也會讓我未來成佛。』」
「當時引導小兒去造成佛大福報的惹那羅耶菩薩,就是現在的文殊菩薩,而當時的小兒,就是釋迦牟尼佛。」
《佛說放鉢經》曰:「此是本時恩也。惹那羅耶菩薩,今文殊是也。時小兒維摩羅波休者,我身是也。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尊貴,度脫十方一切眾生者,皆文殊師利之恩,本是我師。前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在南瞻部洲,攝類學是佛教一門開大智慧的法門,這是毋庸置疑的,但若要跟文殊的智慧相比,它就是一門法門,而文殊的智慧是全面性的,不管是小乘、大乘、密續,在各個佛國開展出來的無量智慧法門,只要是牽扯到佛法智慧,必定會與文殊相應。
因此,我們甚至可以說攝類學這一門科目,也是文殊智慧在南瞻部洲所引發的一個法門,寫攝類學的人,甚至都可以說是透過文殊的加持而著作的。
攝類學的法流來自於量論,而量論的開創者陳那菩薩,也是多方面受到文殊的教導與調伏,量論方得流傳。
當時陳那菩薩在岩壁上寫下論述,三次被外道惡意塗抹,外道想藉此攻擊、羞辱他,陳那菩薩後來直面外道,就算把外道給辯倒了,對方還是冥頑不靈,他覺得自己連一個外道都調伏不了,那還寫什麼論呢?
他當時心灰意冷,將寫書的石板往天上一扔,說此石板一旦落地,我就放棄此造論之事業。文殊菩薩當下現身,在空中接住石板,對他諸多開導與鼓勵,並對他說:「你的著作會成為後世者之眼目」,陳那菩薩因此寫出了《集量論》,此論又稱量經,乃一切量論的始祖典籍。 
由此可知,量論的產生,是受到文殊的善妙啟發,方得流傳後世,後代寫攝類學的作者們,在其著作中一開頭,也都會禮敬、讚嘆文殊。
因此,文殊咒跟學攝類學完全是不矛盾的,念誦文殊咒,反而能增長你學習攝類學的智慧,此二法門體性上是互相扶持的,而非互相排斥的,要看到這個本質,否則很容易就會造大謗法罪。
學僧在剛進寺廟裡學習攝類學時,師長們也會引導大家平時就多持誦文殊咒,這對你理解攝類學、增長智慧會有很大的幫助。
當我們了解這整個背景後,我們在學習攝類學以及量論時,我們都說要憶念師長的功德,那我們此時更該憶念文殊這位大師長的功德,祂是諸佛的老師,今日我們能學到這些法門,都是文殊的大加持力所致。
量論、攝類學此二開智慧的法門非常殊勝,但也只是文殊大海功德水中之一滴,回溯到佛陀時代,我們可以在諸多佛經中看到,很多時候佛陀都在講法現場,卻也會把講法的部份交給文殊菩薩去論述,各種法門都需要文殊菩薩去開啟,因為祂就是智慧的代表。
在諸多殊勝的大菩薩中,為什麼就只稱祂為法王子,這名號並不是隨意稱呼的,文殊菩薩自己也是非常謙虛的,在各方面承事、禮拜釋迦牟尼佛,因為一世界不現二佛,因此文殊甚至要壓縮自己的狀態,出現在我們面前,也出現在各個佛世界輔佐該世界的如來,利益該世界的眾生。
《處胎經》云:「昔為能仁師,今為佛弟子。二尊不並立,故我為菩薩。」
事實上,文殊本身在過去已成佛,現在也成佛,未來也將成佛,要看到佛經中明白講到文殊是三世都成佛的大菩薩,這是非常稀有的。
從過去佛來說:
《菩薩瓔珞經》曰:「爾時,大身如來,說法清淨無形不可見,豈異人乎?莫造斯觀。何以故?爾時大身如來,今文殊師利是。」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云:「汝謂爾時平等世界龍種上佛,豈異人乎?勿生此疑。所以者何?即文殊師利法王子是。」
從現在佛來說:
《央掘魔羅經》云:北方去此過四十二恒河沙剎,有國名常喜,佛名歡喜藏摩尼寶積如來、應供、等正覺,在世教化。」「彼如來者豈異人乎?文殊師利即是彼佛。」
從未來佛而言:
「善男子!此文殊師利成佛之時名為普見。以何義故而名普見?以彼如來於十方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剎中普皆令見。」
若諸眾生見彼佛者,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普見如來雖未成佛,若我現在及滅度後有聞其名,亦皆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除已入離生之位及狹劣心者。」
若問文殊心咒「啊Ra巴扎那諦」有什麼功德?
《金剛頂經瑜伽文殊師利菩薩法》云: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在毘盧遮那大會中,從座而起,頂禮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說本五字陀羅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纔誦一遍者,一切如來所說法義修多羅藏讀誦受持,等彼功德。」毘盧遮那佛告文殊師利言:「隨意說之。」
爾時文殊師利即說明曰:「阿囉跛者曩」
纔說此陀羅尼,一切如來所說法攝入五字陀羅尼中,能令眾生般若波羅蜜多成就。
「[*]阿字者,樂欲菩提義。囉字者,深著不捨眾生義。跛字者,第一義諦義。者字,者妙行義。曩字者,無自性義。樂欲菩提、不捨眾生,深入第一義諦中行,行修習諸法無有自性。若如是修,滿一切願。此諸願中,證如來位及執金剛不求當得。
我們可以看到一切如來所說法,都融入此文殊咒中。修文殊咒,不要說能成就某方面的智慧,在咒語中的功德可看到,它能夠讓你在不求的狀態下都能獲得佛果位,此咒語功德極不可思議。
若過去對文殊菩薩與文殊咒有誹謗的嫌疑,在此時應該要猛力懺悔,尤其是在文殊菩薩前去懺,因為謗法罪乃大罪,應晝夜六時懺悔。
有些人心裡只有今生短暫的苦樂,急於得到眼前的一些效益,隨意的就說念文殊咒沒什麼用,但依照佛經來說,就算一個人年老、無智,他只要稱念文殊咒,不只在今生,在生生世世都跟文殊結上了緣份。
過去諸佛在其凡夫位時,無一不跟文殊有緣,也都是因為跟文殊結上了緣,文殊就能令其發菩提心,一路上引導他們去成就佛果位,為什麼文殊是諸佛之師,道理就在這裡,而這跟文殊過去發過的大願有關。
文殊菩薩往昔曾發十大願,祈願與祂產生任何緣份的眾生,都要令他們發起菩提心,甚至對本來無緣份者,亦發大願「未聞我名,令願得聞。及聞我名,於我法中令一切有情盡發菩提,迴向大乘修無上道」,因此,不管與文殊有緣、無緣者,文殊都發願要令其發起菩提心,其悲願廣大,不可思議,趁這個緣起,我們該讀一下文殊的十大願力。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鉢大教王經》云:
「一者大願:若有一切眾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隨緣受化四空五淨之主、八定四禪之主、梵王六欲之主、帝釋諸天之主、四天四輪之主、諸神龍王之主、八部鬼神之主、守護佛法之主、伽藍宮殿之主、四大持世之主、金剛堅牢之主、護國善神之主、大國小國之主、粟散世王之主、統領諸軍主、都攝所守主,所有水陸四生胎卵濕化,九類蠢動一切含靈,同生三世,願佛知見。或未聞我名,令願得聞。及聞我名,於我法中令一切有情盡發菩提,迴向大乘修無上道。若有眾生以法藥世醫救療諸疾、歷數算計工巧博弈、世典文筆歌詠讚歎、講論戲處導以度人,隨類同事接引世俗,令發菩提正見正授,共我有緣得入佛道。」
「二者大願:若有眾生,毀謗於我、瞋恚於我、刑害殺我,是人於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三者大願:若有眾生,愛念我身、欲心見我、求得於我,於我身上於他身上,盛行諂曲邪見顛倒,及生淨行不淨行諸惡不善,願共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四者大願:若有眾生,輕慢於我、疑慮於我、枉壓於我、誑妄於我,毀謗三寶、憎嫉賢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五者大願:若有眾生,賤我薄我慚我愧我、敬重於我不敬於我、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從我不從我、見我不見我,悉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六者大願:若有眾生常生殺命,作屠兒魁膾畋獵漁捕,怨命現前更相殺害,無有斷絕世世相報,殺心熾盛不生悔過,賣肉取財自養性命。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捨離,報對如是,令發菩提之心。若有他人,取我財物、我與財物,或施我財物、我施財物,所得財物及不得者,於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七者大願:若有眾生,供養我者、我供養他者,或我造他造寺舍僧房伽藍佛塔禪房蘭若獨靜之處,或我造他造一切功德及造菩薩諸佛形像,令他布施修立福祐,遍於法界迴向一切諸佛菩提,令一切有情同霑此福。及有他人自己朋友同伴師長弟子,修行苦行節身斷食,持戒破戒、有行無行,和尚阿闍梨教導稱說,聽受我教、我受他教、同行同業,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八者大願:若有眾生廣造諸罪,墮於地獄無有出期,經無量劫受諸苦惱。從地獄出生於五趣,先作畜生,將命還於前生負物,作駝驢猪狗牛羊象馬奴婢僕從,償他宿債,累劫倍命還他偷盜無有休息。我於五道隨形受化,常生同世教化於人,或作貧窮困苦盲聾瘖瘂最下乞人,於一切眾生眾中同類同緣同事同行同業導引得入佛道,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九者大願:若有眾生,縱恣身心我慢貢高,故於我法中污埿佛法,師長弟子無慚無愧,用僧佛錢菩薩財物,殺生、偷盜、邪行、妄語、綺語、惡口、兩舌、鬪亂、縱恣貪瞋,不揀良善劫奪他財,拒諱謾人不識善惡,廣造十惡一切諸罪,死墮阿鼻入諸地獄。從地獄出輪還六處,入生死海諸趣惡道。願共有緣,同業同道隨緣化變,當以救之令得出離。共我有緣,發菩提心求無上道。」
「十者大願:若有眾生當於我法,若我有緣若我無緣,同我大願則是我身共我無別。行四無量心心等虛空,廣度有情無有休歇,願達菩提登正覺路。』大聖曼殊以聖性願力,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心如虛空常在如來清淨性海真如藏中安住法界,遍在眾生心識體性。曼殊室利言:『我有大願,以聖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滅,得入菩提諸佛聖果。』則是名菩薩十種大願。」
如是曼殊發廣大願已,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曼陀羅華遍滿虛空。其時大會諸眾盡見其華,同時讚歎曼殊大士:「聖力自在,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爾時諸大會眾咸皆歡喜信受奉行。
經中更提到,若稱念文殊菩薩的名號,能超越受持俱胝那庾多百千如來名號之功德,更何況稱念文殊在未來成就的佛名「普見佛」,那就更為殊勝了,無量如來利益有情的功德,也不及文殊於一劫中所作之利益。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云:
爾時世尊告諸菩薩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善男子!若有受持俱胝那庾多百千如來名號,若復有稱文殊師利童真菩薩名者,福多於彼,何況稱於普見佛名。何以故?彼俱胝那庾多百千如來利益有情,不及文殊師利於一劫中所作利益。」
因此你今天提問這個問題,我想文殊菩薩都會聽到,因為這個問題,過去有誹謗文殊咒的人,也會因為聽到文殊的名號而得到救度。
比丘洛桑蔣千
2025/03/26
文殊菩薩

星期六, 3月 22, 2025

南無龍尊王佛名號共修:【滅諸熱惱得清涼,救度龍族速成佛】

 


南無龍尊王佛名號共修:【滅諸熱惱得清涼,救度龍族速成佛】
佛陀在諸多經典中教叱善法龍王們護持佛法,其中著名的有八大龍王,《妙法蓮華經》云:「在有八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和脩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摩那斯龍王、優鉢羅龍王等,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
這些龍王皆是護持佛教的大護法,我們應感念他們使教法流傳,如此感念,我們也能生生世世值遇佛法。
在天龍八部中,龍族是負責興雲佈雨的一個族群,當人間福報具足時,龍就會使人間風調雨順,為人間的作物降下甘霖,使人們獲得幸福。
一、諸大法行龍王護法功德:
龍族之中,法行龍王能令人間五穀成熟,豐樂安隱,他們不但護持善法、教法,也會主動護持人間,人間若多造善,此等龍王即有大能力來保護人間。
《正法念處經》:「諸法行龍王,其名曰七頭龍王、象面龍王、婆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跋陀羅龍王、盧醯多龍王、鉢摩梯龍王、雲鬘龍王、阿跋多龍王、一切道龍王、鉢婆呵龍王,如是等福德諸龍,隨順法行,以善心故依時降雨,令諸世間五穀成熟,豐樂安隱不降災雹;信佛法僧,隨順法行,護佛舍利。如是龍王,無熱沙苦,受第一樂。」
「於四天下降澍甘雨,謂閻浮提、瞿陀尼、弗婆提、欝單越。若人順法,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及婆羅門,修行正法,令法行龍王增長大力。以法勝故,降微細雨,五穀熟成色香味具,無諸災害,果實繁茂,眾花妙色,日月晶光,威德明淨,福德龍王不放毒風。」
「龍王滿中,有二種龍王:一者法行;二者非法行。一護世界;二壞世間。」
二、佛經中說龍族的業報、苦痛:
在龍族當中有著不同的族群,非法行龍王與其眷屬,常受熱沙雨之大苦惱,熱沙雨會直接降在他們頭上,痛如火燒,得大苦惱,其宮殿、眷屬最後都會一起被熱火燒盡,這些果報,都是因為過去以瞋恚心,焚燒僧房、聚落城邑所引發的惡果。
《正法念處經》:「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界雨熱沙苦,以何業因而受斯報?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人中時,愚癡之人以瞋恚心,焚燒僧房、聚落城邑。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受無量苦。從地獄出,生於龍中,以前世時以火燒人村落僧房,以是因緣受畜生身,熱沙所燒。」
龍族之中,也有不受熱沙之苦者,乃是因為過去生受諸外道世間邪戒,行於布施而不清淨,因為瞋恚心而生龍中。
《正法念處經》:「復次,比丘觀龍世間,以何業故生於彼處?以何緣故,不為熱沙之所燒害?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前世時,受諸外道世間邪戒,行於布施而不清淨——如上所說七種不淨,以瞋恚心,願生龍中。是人身壞命終之後,墮戲樂城,受龍王身。生彼城已,瞋恚心薄,憶念福德,隨順法行。如是龍王,其身不受熱沙之苦。」
另外,一般的龍大都避不了三種苦,一、熱沙雨身,二、行欲時熱風吹身,現為蛇身,三、金翅鳥王令恐怖而食之。
《正法念處經》:「天下諸餘龍王,過阿耨達龍王,餘龍王,燒炙燋革,燋革已燒膚,燒膚已燒筋,燒筋已燒骨,燒骨已燒髓,燒炙甚毒痛,過阿耨達龍王,餘龍王皆見熱,阿耨達龍王獨不熱,是故名為阿耨達,是為第一事。」
「復次,天下,過阿耨達龍王,餘龍王,起婬欲事相向時,熱風來吹其身,燋龍身,即失無顏色得蛇身,便恐不喜。天下諸所龍王,過阿耨達,諸龍王得熱,阿耨達龍王獨無熱,是故名為阿耨達,是為二事。」
「復次,天下諸龍王,過阿耨達龍王,餘龍王,諸金翅鳥王,悉入其宮,悉恐怖取食之。若金翅鳥自念言:『欲入阿耨達龍王宮。』適念是,便自無央數災變及其身,過阿耨達龍王,天下餘龍王,皆見是毒熱,阿耨達龍王,獨不見熱,是故名阿耨達,是為三事。以三事故,名為阿耨達龍王。」
三、稱念龍尊王佛名號得大智慧:
龍尊王佛是一尊古佛,也是文殊菩薩以圓滿成佛大福報的究竟相貌來度化眾生的一尊佛,念此佛名,能獲得各種文殊在智慧方面不共的大加持,獲得大智慧。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爾時長老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我謂文殊師利法王子!曾於先世已作佛事,現坐道場,轉於法輪,示諸眾生入大滅度。」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迦葉!過去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龍種上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於此世界南方過於千佛國土,國名平等,無有山河、沙礫、瓦石、丘陵、堆阜,地平如掌,生柔軟草,如迦陵伽。龍種上佛於彼世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初轉法輪,教化成就七十億數諸菩薩眾,八十億人成阿羅漢,九萬六千人住辟支佛因緣法中,其後續有無量聲聞僧。迦葉!龍種上佛壽命四百四十萬歲,度天人已,入於涅槃,散身舍利,流布天下,起三十六億塔,眾生供養。其佛滅後,法住十萬歲。」
「龍種上佛臨欲涅槃,與智明菩薩授記莂言:『此智明菩薩!次於我後,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號智明。』迦葉!汝謂爾時平等世界龍種上佛,豈異人乎?勿生此疑。所以者何?即文殊師利法王子是。迦葉!汝今且觀首楞嚴三昧勢力,諸大菩薩以是力故,示現入胎、初生、出家、詣菩提樹、坐於道場、轉妙法輪、入般涅槃、分布舍利,而亦不捨菩薩之法,於般涅槃,不畢竟滅。」
四、稱念龍尊王佛名號,淨除惡業:
龍尊王佛為三十五佛之一,稱念其名號,能消千劫之罪。
宗喀巴大師在閉關期間集資淨障,清晰觀想三十五佛的身像而大懺悔,就是依著《三十五佛懺悔文》所觀想,經文出自於《大寶積經優波離會》。
不僅如此,龍尊王佛亦是許多大懺悔經文的主尊,例如《禮五十三佛洪名寶懺》、《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因此,稱念龍尊王佛,隨自誠心一邊觀想其身像而生大懺悔心,都能消極大惡業。
五、利樂龍族的大法門:稱念龍尊王佛名號回向給龍族
若我們稱念龍尊王佛之名號迴向給一切龍族,令他們解脫龍身的業障,解脫惡趣、成就佛果,不僅龍族得大利益,我們自身亦得解脫。
一些惡龍若得度脫,他們所製造的地震、颱風、氣象災害、大旱、寒潮等等非時節氣亦得緩解,人間能得風調雨順。
龍尊王佛曾說:
1.若有人遭遇諸龍之傷害,稱其名號即得度脫。
2.龍族聞此佛名,不管是遭遇災難或病痛,亦得解脫。
3.勸人他人持此佛名者,能投生於此佛國,乃至菩提。
《稱揚諸佛功德經》云:「復次舍利弗。東方去此火光世界。度十八佛剎。有世界名曰正覺。其國有佛。號龍自在王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曰眾佑度人無量。」
「其有得聞龍自在王如來名者。盡心信樂持諷誦者。若使郡縣村落之中雨雹霜時。以右膝著地叉手作禮。而作是言。龍自在王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無數諸龍於厄難中悉度脫之。由此功德自致成佛。作是誓言。若我剎中及諸佛土。若我在世般泥洹後。若有諸龍雷電雹霜恐怖眾生。以龍自在王如來威神功德智力。至誠誓願口作是言。頭面作禮疾得度脫。」
「當知舍利弗。如是厄難疾得解脫。唯除宿罪不能得免。一切諸龍若在厄難聞此佛名。於眾厄中疾得解脫。其有執持斯佛名者。復勸他人令使誦持增益功德。必當得往生此佛國。求最正覺。立不退轉。疾成不久。」
六、治癒憂鬱症、皮膚病:
人間有些人因自身的罪業,某些惡龍能藉此罪業引發其之憂鬱症與皮膚病等各種疾病,此等龍族所引發的疾病,透過修龍尊王佛的大功德力迴向給龍族,龍族一旦收到了這份迴向,其心自然調柔,傷害自然減少,人類自己也會得到安樂。
若要全面性的修煉佛法,每個眾生都是我們該照顧的,包含龍族,不應闕漏,要關心這些眾生的苦,對其修煉悲心。
七、救護龍族,得大財富:
在天龍八部中,有許多藥叉具有大財富,龍族亦是如此,他們有許多珍寶,甚至有許多如意寶珠,利益龍族,在自己的財富上也必會有所增上。
《正法念處經》:「法行龍王所住之城,七寶城郭、七寶色光,諸池水中優波羅花、眾花具足,酥陀味食,常受快樂,香鬘瓔珞、末香塗香莊嚴其身,神通憶念隨意皆得。」
文殊菩薩與龍族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文殊菩薩也一直在龍宮中度化廣大龍族,度生無量,《妙法蓮華經》云:
智積菩薩問文殊師利:「仁往龍宮,所化眾生,其數幾何?」
文殊師利言:「其數無量,不可稱計,非口所宣,非心所測,且待須臾,自當有證。」所言未竟,無數菩薩坐寶蓮華,從海踊出,詣靈鷲山,住在虛空。此諸菩薩,皆是文殊師利之所化度,具菩薩行,皆共論說六波羅蜜。本聲聞人,在虛空中說聲聞行,今皆修行大乘空義。文殊師利謂智積曰:「於海教化,其事如是。」
由此可知,龍族當中有許多大菩薩,在《妙法蓮華經》也曾提到八歲龍女示現迅即成佛,龍樹菩薩到龍宮中得到了許多龍族大德的幫助,在龍宮大開眼界,並取出許多大乘佛經,全世界的修行人在無形之中獲得了很多龍族的恩惠,我們對這些龍族的大德菩薩們應當尊重、讚嘆、隨喜。
另外,我們對輪迴中眾生有個全面的體認,人也會變龍,龍也會變人,是一直在流動的,人間有惡人,龍世界亦如是,善與不善之間在於取捨,人是這樣,龍也是這樣。
一般在輪迴中的人與龍的善惡思想都是流動的,惡人、惡龍皆要受苦,看到惡龍受苦,亦當心懷悲憫,我們生於五濁惡世,造惡之人自然多,我們很容易對他們失去悲憫,一旦陷入對這些惡人的嗔恨,我們也不能說我們懂得造善,應懂得用寬容與悲憫的方式來看待他們。
這並不代表我們不分是非,但要對整個世界有個理解,有的善人也會造惡,逐漸下墮,有的惡人也會逐漸改惡向善,我們應該對眾生流轉輪迴整體性的狀態有個寬容,他們也是被業風吹得不由自主。
我們應令善者堅固造善,不善者令其改惡向善,就像我們無始劫以來也曾造大罪業,佛菩薩們也總是耐心的等待我們善根成熟,其間時時給予關注與鼓勵,乃至今日能得暇滿人身,向善學佛。
學習佛法,應該要對一切眾生都有個救護想,不捨棄任何一位有情,要用善來引導他們。我們內心越是清淨、慈愛,在未來佛法的路上肯定也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也會遇到許多大善知識願意時時拉我們一把。
我們如果覺得這些惡人、惡龍如此造惡,導致我也要受其牽連,因此,對他們有大捨棄感,這樣也不是在造善。如是,未來我們在成長的路上,也有可能因為緣起力而被捨棄,要善用緣起來修煉佛法,轉惡緣為菩提。
南無龍尊王佛!
南無龍尊王佛!
南無龍尊王佛!
此共修於2025/03/22 發起
比丘洛桑蔣千
目前持名總數:258,000
(持名總數與共修人數持續更新中)
共修網址:


星期五, 3月 21, 2025

無我如夢的修煉



【無我如夢的修煉】
一般人看到「吉」這個字,可能會覺得這個字是諦實存在的,實實在在的,大家看這個字,顯現的樣子應該都是一個模樣,就是「吉祥」的吉 。
但對於一個不懂中文的南傳或藏傳佛教徒,看到這個字,心裡不會想到吉祥的「吉」,可能會覺得這是佛塔的意象;對於不懂中文的建築師,他可能會覺得這是一種建築的架構;而對於一、兩歲的小孩,他可能就看到很多一橫、一豎拼湊起來的塗鴉。
如果「吉」是諦實存在的,大家看到的樣子會都是一樣的,但你會發現並非如此,大家所看到的,都只是自己的認知投射出來的罷了,僅此而已。
你所看到的吉祥的「吉」,在這一橫、一豎當中是找不到實體的,而你對自我認知的那個「我」,在你的皮膚、脂肪、器官、骨骼、思想中,也沒有任何實體。
你會發現,你所認知的那個「我」,就像你所看到的吉祥的「吉」一樣,完全都是自己的投射。
你會發現別人對你的那個「我」,也會有各種解讀,因此有人說你好、優秀,也有人說你壞、下劣,對你有不同的評價與情緒,這也全都只是眾生不同的施設而已。
就像有些人看到的是佛塔、建築與塗鴉,也都眾生各自認知的投射,他們很可能會覺得你看到是吉祥的「吉」而感到訝異。
當你首先察覺大家對所有人、事都有自己的投射時,你會了解過去為何在同一個情境上,有些人的感受與立場居然完全和你相反,此時的自己就不會再像以前一樣過於訝異,或是因不理解而有情緒。
有的人會覺得「我」長的特別好,但從天人的角度來看,可能又會顯現成一副臭不可聞的醜模樣,你看到的和天人看到的,就好像佛塔和塗鴉一般,完全都是各自的分別所施設出來的。
這就像佛陀的弟弟難陀一般,他的妻子孫陀利在人間算是大美女了,他當時執著妻子的美色不肯出家,佛陀帶他親自去觀看忉利天的諸多天女,他再想到孫陀利時,覺得跟瞎獼猴沒兩樣。
就算對難陀自己而言,他在同一個人身上也會有「極美、極醜」兩個極端、矛盾的投射。
《雜寶藏經卷第八》云:佛語難陀:「汝婦端政,何如天女?」難陀答言:「比彼天女,如瞎獼猴比於我婦。」
因此,這一切僅都是我和眾生的分別施設,僅是各自的想像而已,在本質上,沒有一個真實的美醜、好壞、是非對錯的「我」,當你察覺到這一點時,你過去用力執取美醜、好壞、對錯的疼痛、緊繃感也會消失。
當你在這點獲得理解時,你會發現從自己認知投射的角度來看,這所有的現象跟自己作夢其實沒有兩樣,百分之一百都是自己分別施設出來的,境上沒有實體。
當你能掌握到自己內心所有的顯現,在投射上跟夢是同一性質時,要努力去培養這種覺知,你的情緒會越來越平穩,就像夢裡發生什麼驚喜或糟糕的事情時,不會落於自心執取的極端,貪著、恐懼的波動會大大降低。
當你察覺到自己與眾生內心的投射皆「如夢」時,有人批判「吉」看起來很醜,甚至有人怒罵「吉」看起來很不吉祥,你也不會起什麼煩惱想辯駁;當有人對「我」有各種讚賞或貶損的評價時,你也不會有各種高低起伏的情緒,因為這都是自己與眾生心中不同的投射罷了,並沒有一個實體是吉祥或不吉祥的「吉」,真實好壞的「我」也並不存在,都沒有實體,是平等的。
當這種如夢的覺知越來越強大時,所有煩惱情緒都會逐漸式微,你會越來越無懼,也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勇氣。
讓這種覺知放鬆地融入自己的生活,在行住坐臥時,都能串習沒有真實的我與如夢的覺知。
比丘洛桑蔣千
2025/03/21
龍尊王佛

星期四, 3月 20, 2025

黑文殊與白文殊的差異

 


修黑文殊,能強力的清除穢氣,甚至能阻擋食物中的病毒入身體。

修黑文殊,能強制性的清除惡習氣種子,過去各種性罪、破戒的壞習氣都能摧破,讓你悟入空性的境界變得穩固難破。
若要說白文殊跟黑文殊有什麼差異,白文殊是全面性的調御,而黑文殊更是會專門摧破惡業種子,黑文殊會集中力量,哪個地方毛病大就破哪裡,形成一個保護罩。
黑白文殊若能兼修,不只智慧脈會開通,一些細部藏污納垢的地方,黑文殊也會加強處理,有全面的開通,又有細部的淨化、止惡,人會變得非常強大。
比丘洛桑蔣千
2025/03/20
嗡阿ra巴雜那滴吽
嗡阿ra巴雜那滴吽
嗡阿ra巴雜那滴吽
摩訶婆闍波提

星期三, 3月 19, 2025

白文殊的功德

 


修白文殊能讓氣脈得到整體性的疏通,特別能增加你的記憶力、背誦力。

修白文殊,能讓你的智慧堅固,並且越來越鋒利。
白文殊也有消業的功德,令自心清明。
當白文殊修到一定的程度後,禪定力會有卓越性的提昇。
比丘洛桑蔣千
ཨོཾ་ཝཱ་ཀྱཻ་ད་ན་མཿ
嗡瓦給大那瑪
2025/03/19
白文殊

星期二, 3月 18, 2025

對治我執的訣竅



對治我執,要面對一個實有的我,其中有個深刻的內涵---我們一直在面對一個不存在的東西。
對付幻覺有個訣竅,就是不要用力的去面對,而是輕柔的用智慧去處理,在對治我執的過程中,面對自己從粗到細的各種深淺情緒時,都會有著不同層次的安忍,這會讓你的智慧越來越輕柔且有彈性。
過程中這些安忍的經驗,能不斷地提昇你的智慧層次,讓你看到一層一層的假象,也越來越接近實相,察覺這種輕柔與彈性,好好熟悉、運用它,我們會越來越懂得巧妙的化解我執。
這就好像對某個人來說,他在夢裡中了幾千萬的彩票,他在夢裡覺得非常驚喜,醒來卻啥都沒有了,剛醒來時會有失落甚至生氣的情緒,甚至還念念不忘,就是因為他認為有個真實存在的東西。
我們一開始就把現象視為如幻,就不會想用很猛烈的力量去對治,很辛苦去對付它,因為它並不是真實存在的。
如果你拿真實存在的方式去面對它,自己當然會更痛了,要用一份巧妙的力量去調御。
比丘洛桑蔣千
2025/03/18
Green Tara

星期一, 3月 17, 2025

廣大供養的觀想

 


當我們對僧眾或是法行事業供養時,不要有一個我去供養這筆錢的想法,所供養出去的對象,也沒有一個有邊界,這筆錢就好像流動的一樣,無論到哪裡,此供養都是不增不減、非諦實存在的。

如是供養,在業果上一定會有相應的廣大善報,但我們更要觀想此供養代表的是如願、如意,要觀想所有的佛菩薩都來應供,所有的眾生也來收取,供養的資具、錢財,一直都會如此流動。
我們供養到一尊佛,間接利益到的有情會更加廣大,你會看到這筆供養流入有情,並且不是屬於任何人的。
我們可以觀想這份供養是世界上所有財富,而不是只有眼前的財物,應將這筆財富供養給所有眾生以及諸佛的總集,觀想三世諸佛安住於我們供養的僧眾頭頂上,這筆錢勢必會廣大無邊的流到眾生身上。
如果用我的想法去布施,功德到最後都還是會匱乏、有漏、消退,不用我的想法去供養,功德就會廣大無邊,永不消散。
把心調整到沒有真實的我、受者與財物,我們可以把心調到更深細的空性狀態,更廣大的去發心。
觀想這筆財物能讓眾生從凡夫到成佛之期間都受益。把供養的財物觀想成無量無邊的供品,是世界上所有的財寶與滿願、如意之物,能普及六道,從應供的僧眾到三世諸佛,再給到六道中一切痛苦的有情。
要記得迴向,迴向給自己迅速獲得成就佛果的資糧,以及擁有利益一切有情的能力,令供養的法行圓滿。
比丘洛桑蔣千
2025/03/17
彌勒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