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2月 05, 2011

學習辯經基礎的兩本好書

文/央卓鍾華


《西藏佛法辯經語言入門》及《辯經練習手冊》這兩套教辯經的書籍不但是華文世界的第一步,在藏文世界中也是一大創舉。因在藏文的理路課本中一開始就直接自宗與他宗對辯了,哪還有解釋"何以故" “理應是”……等專用詞彙是什麼意思,要在何處使用啊,這些都只能靠老師上課時講解辯論的基本方式,在藏文課本中是沒有介紹的。然而洛桑蔣千法師為了初學者特別在《西藏佛法辯經語言入門》中詳細解說,並在《辯經練習手冊》一書中以兩本書的篇幅(第一本及第二本) ,讓大家作大量的練習,就是為了幫讀者打下辯經扎實的基礎。

換言之三大寺一年級的學僧剛入學一個星期,在課堂上和辯經場就搞懂的東西,作者足足編寫了兩本書的例子,就是要讓無法上辯經場真實作戰的我們熟悉辯經基本的語彙與運用,就此點而言似乎我們華人更幸福呢,因為不必到課堂上到辯經場中,在家自修的您也能學到基礎的辯經論式。

《辯經練習手冊》第三本和第四本書中所探討的周遍關係,同樣地在理路課本中完全沒有提到,一樣是靠經教師在課堂上的不斷教導兩個事物的周遍關係----同義、相違、三句、四句,經教師上課時常說「若學不會的話,至少也要知道三句、四句」由於可知周遍關係的重要性。三句、四句這兩個詞彙未曾出現在教科書中,然而老師會花大量的時間跟我們對辯剛教過的這幾個概念其周遍的關係,透過判別其周遍關係讓我們對此事物的大小範圍與其他事物的關聯有更深入與精準的概念。因此莫嵐老師每一堂課都會小辯一下周遍關係,每一章節結束之後更會花兩堂課的時間辯一些更進階深入的難題,透過這些難題再把我們好不容易已底定的大腦攪亂一翻,老師說:越混亂越好,這樣你會發現疑問,如此一來便有了進步的空間,而使你的理路更清晰。許多用功的學僧都已把兩個事物之間的周遍關係熟悉到幾乎是下意識的反應。

這麼重要的周遍關係的辯論基礎,蔣千法師除了在《西藏佛法辯經語言入門》中詳細解說之外,又用兩本書的篇幅來讓讀者作大量的練習以打下堅實的基礎。

《辯經練習手冊》一套四書練習完,我估計大約到三大寺一年級學僧入學後第三個月的程度,事實上也還不到,因為小學僧學習辯經理路的同時也在學習小理路的概念,而這些小理路的概念都要等蔣千法師的下一本書中才會介紹到。

洛桑蔣千法師既不是經教師,也非已讀完五部大論的格西,算是一位沒有任何顯著頭銜的還正在僧院學習中的普通學僧罷了。但他的辯經功力讓我深深折服,對於他投入如此大的心力與時間,將小理路的前行基礎----基礎辯經,以兩套書的形式(一解說一練習)無私且正確地呈獻給大家更令我深感敬佩。



我在校對這本書時有很大的感觸 :為了華人能夠學習傳承自古那爛陀的理路辯經,蔣千法師願意花大量時間和精神,仔細思考要如何精準地翻譯辯經語言,又能讓華人接受這樣的語法概念,連標點符號都要仔細推敲,我們曾經三人為了一翻譯名詞討論到半夜兩點多,也曾為了如何表達才不會讓讀者誤會,而兩人各持己見爭論不休。他在書中還要編寫很多簡單生活化的例子,幫助初學者練習辯經,我常看到那些〝幼稚〞的辯經習題而啞然失笑,因為在寺院的課堂上我們不辯那麼〝幼稚〞的問題,然而為了不讓讀者既要學習基礎論式又要學習邏輯概念,容易將重點失焦,因此不得不費盡苦心編寫一些生活化的例子,就像小理路一開始也是辯論 :若是顏色,一定都是白色嗎?一樣的道理 。

對於想深入論典,好好學習龍樹月稱彌勒無著等論師傳承下來正確無誤的佛法者,一定要會辯經!若能用藏文辯經,自然更容易掌握這套辯經語法,退而求其次,若能用中文掌握辯經的技巧,發展出中文語法的辯經模式,一樣能深入論典。書已經有人編寫出來了,那想要深入學習經論的您,還在等什麼呢?

原網址



星期四, 12月 01, 2011

我適合學辯經嗎?

文/央卓鍾華

有一位網友問說: 我學佛才兩年,這麼薄弱的基礎,適合學習辯經嗎?藏傳佛典發行的學習辯經相關的書籍,讓我很想買來看,但又擔心買來看不懂(也沒人敎)……



以下是我的肺腑之言啦~~

藏系剛進寺院的沙彌,每一個人對佛法的概念都比你我還要薄弱,連對 菩提心、輪迴、解脫、空性是什麼都不知道,不要說意思不知道了,很多名詞連聽都沒聽過,在中共的統治下很難聽到或見到這些詞彙,生在邊境山區的小孩更是如此,到了寺院還要從藏文字母開始學起呢。


事實上我們華人在學佛的起跑點上,比他們還佔優勢!



不過這樣的優勢一下子就被追過去了,剛進來的小沙彌連解脫二字都不會寫,也沒聽過空性或菩提心一詞,但他們從辯經開始學起,三年後,他很可能還有很多名詞沒聽過或不知其義,(因為前三年的課本中沒有資糧道、皈依這些我們常聽到專有名詞),但他邏輯思惟分辨的能力已打下堅固的基礎。


等到第四年開始,他們就會逐漸以驚人的步伐大幅地超越我們!!!而我們學了十年的人還在問說:當我們遇到夫妻失和或同事吵架時,該怎麼觀功念恩?吃素是不是慈悲心?還在傳頌「不喜歡就是嗔」,還在誤用或亂用「發心」、「執著」等等的佛法名詞,還在自以為已生起了慈悲心或菩提心……這絕不是我們比較笨,而是學習方式的問題。


這些都是我親身的經驗。當年問過我什麼叫作輪迴,他連人死後49日內必定投生的觀念也沒有的一位西藏師父,五年後早已將我遠遠拋下……現跟我一起學小理路課程的小朋友,對「無常」一詞是什麼都不知道,但我不會笑他們,因為我深知他們日後驚人的發展。


若不把基礎學好,一輩子都會問師長一些蠢問題的,而這些問題若你有把論典的基礎學好,就不會一問再問或亂用佛法名詞或把佛法弄成大雜燴了。


掌握了辯經的能力,便能夠深入經論,這也就是為何理路邏輯學被稱為「奇幻的鑰匙」之故,有了這把鑰匙,你可以深入探討經論中的含義,做正確的判斷,不再人云亦云,不再似是而非。


台灣沒有學辯經的環境(學辯經不是用教的,是真的要用辯的) 這一點很可惜,即使有心也很難學好辯經,這是事實。但凡是總有第一步, 雖然現在或許沒老師教我們辯經,但先買書來自修,建立起一些基礎的概念,等到時機成熟時,學起來不是更快嗎?



央卓鍾華---11年來,到印度達蘭薩拉及三大寺遊學8次的都會女子, 1000個日子裡,學藏文、看辯經、與僧眾一起做大餅、聽達賴喇嘛講經…… 數千位流亡藏僧的寺院生活寫真,著有《原來喇嘛這樣過日子》。

星期二, 11月 22, 2011

辯經講座:基礎辯經學習Q&A




◎講者/洛桑蔣千
◎講題:基礎辯經學習Q&A
◆辯經的一般運用
◆辯經在學習經論上的運用與佛法的學習
◆如何使用《辯經練習手冊》


◎參加方式:免報名,免費直接入場◎時間:100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晚上7:00-9:00 (不須報名,請直接入場)
◎地址: 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24-6號七樓B室(愛群大廈)(捷運板南線-忠孝復興站往東區地下街12號出口, 法鼓山推廣中心)


講者簡介 : 中正大學外文系畢業,法鼓山中華佛研所結業, 2004年於南印甘丹寺北學院出家,目前仍在印度進修中。著有《西藏佛法辯經語言入門》, 《辯經練習手冊》。

主辦單位:北市藏傳佛典協會 (Tibetan Text Society) http://ttslecture.blogspot.com/


◎辯經是一種培養思考力、深入佛典之工具,同時可用辯經的思考檢視自己的認知由於經典的內容錯綜複雜,除了僅僅「閱讀」經典之外,想要真正瞭解細部確切的意涵,若沒有分析比對經典的能力,很難直接看出細微處的細部差異以及該取該捨之處,以致造成誤解的危險。《菩提道次第廣論》:「慧謂於所觀事能揀擇法」,而辯經的語言正是一種「分辨性」的語言,它能將經典語言以及我們的思路以文字與對話的模式呈現,進而提出討論而驗證,培養學僧分辨諸法相的智慧。在西藏佛教中,此討論模式已相當成熟,不少僧人都能立即透過這種語言來互動,並且有一套完整的互動的標準。若懂得這套方式,想深入討論佛法時就不會流於「各講各話」及「無對焦的聊天」的狀況,而能夠深入澄清許多問題!以辯經的模式來學習佛法後,肯定善惡及苦樂來龍去脈的辨別力會大為提升,也能透過此模式檢視自己的內心,發覺其中許多粗糙且會導致痛苦的根源認知,進而以正確的思路來導正,善巧地為自己及他人創造更多的快樂。



E-mail: ttslecture@gmail.com

星期四, 11月 10, 2011

傑佛瑞.霍普金斯 教授 演講: 悲心與心靈療癒


錄音檔下載區
http://www.mediafire.com/?ljbtt8ylcx65hb4








Professor Jeffrey Hopkins

講題Topic:悲心與心靈療癒 Compassion and Psycho-Therapy.

時間 Time:100年11月16日週三 [ Nov. 16, 2011]
晚上7:00-8:00 [ Wed. 7:00-8:00pm]
地址: 北市延平南路77號 (No.77, Yan-ping S. Rd)
法鼓山德貴學苑,近中山堂停車場 (Dharma Drum Degui Academy)
捷運捷運板南線至〔西門站〕下車,步行約7分鐘。(MRT Xi men, near Zhongshan Hall )
捷運新店線至〔台北車站〕下車,步行約10分鐘到達。

講者簡介 Speaker Introduction:
傑佛瑞.霍普金斯(Jeffrey Hopkins)為國際知名之藏學權威學者,他在1963年以優異的成績從哈佛大學畢業,而後在藏傳佛教寺院接受五年的訓練,接著於1973年取得威斯康辛大學佛學博士。之後任教於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在該校開設藏學研究及藏文的課程,並成為南亞研究部之主任;期間並擔任達賴喇嘛在各地說法時的英文翻譯達10年之久。同時,他亦至少出版25篇論文及40本書,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空性的禪修》(Meditation on Emptiness)及《空性瑜伽》(Emptiness Yoga)等,作品中也包含翻譯達賴喇嘛及梭巴仁波切之著作。
Jeffrey Hopkins is Emeritus Professor of Tibetan Buddhist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where he taught Tibetan Studies and Tibetan language since 1973. He received a B.A. magna cum laude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in 1963, trained for five years at the Lamaist Buddhist Monastery of America (now the Tibetan Buddhist Learning Center) in New Jersey, and received a Ph.D. in Buddhist Studi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in 1973. From 1979 to 1989 he served as 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s chief interpreter into English on lecture tours in the U.S., Canada, Southeast Asia, Great Britain, and Switzerland. He has published twenty-five articles and more than forty books, including Meditation on Emptiness and Emptiness Yoga. His books include fifteen edited translations of oral teachings by 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 the most recent being How to Be Compassionate: A Handbook for Creating Inner Peace and a Happier World, published in March 2011. 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he founded programs in Buddhist Studies and Tibetan Studies and served as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South Asian Studies.
v
Cell:0918-511-019
E-mail:ttslecture@gmail.com
主辦單位:台北市藏傳佛典協會(Tibetan Text Society)
協辦單位:法鼓山德貴學苑、UMA Institute for Tibetan Studies (http://www.uma-tibet.org/)
注意事項:請參加者自行攜帶水杯,現場不提供紙杯。

星期五, 10月 21, 2011

傑佛瑞.霍普金斯 教授演講訊息

本場講座wav檔下載網址
http://www.mediafire.com/?bnr4u3zjr1q7o9g

傑佛瑞.霍普金斯 教授
Professor Jeffrey Hopkins Q&A Seminar

講題Topic:何謂藏傳佛教? WHAT IS TIBETAN BUDDHISM ?

時間 Time:100年10月24日週一 [ Oct. 24, 2011]
下午1:30-2:15 [ Monday, 1:30-2:15]

地址: 政大百年樓 Room 330106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eral Arts Bldg Room 330106)

~歡迎參加~

講者簡介 Speaker Introduction:
傑佛瑞.霍普金斯(Jeffrey Hopkins)為國際知名之藏學權威學者,
他在1963年以優異的成績從哈佛大學畢業,而後在藏傳佛教寺院接受
五年的訓練,接著於1973年取得威斯康辛大學佛學博士。

之後任教於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在該校開設藏學研究及藏文的課程,
並成為南亞研究部之主任;期間並擔任達賴喇嘛在各地說法時的英文
翻譯達10年之久。同時,他亦至少出版17篇論文及25本書,其中最
著名的包括《空性的禪修》(Meditation on Emptiness)及《空性
瑜伽》(Emptiness Yoga)等,作品中也包含翻譯達賴喇嘛及梭巴仁
波切之著作。


Jeffrey Hopkins is Professor of Tibetan Buddhist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where he has taught Tibetan Studies and Tibetan language since 1973. He received a B.A. magna cum laude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in 1963, trained for five years at the Lamaist Buddhist Monastery of America (now the Tibetan Buddhist Learning Center) in New Jersey, and received a Ph.D. in Buddhist Studi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in 1973. From 1979 to 1989 he served as 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s chief interpreter into English on lecture tours in the U.S., Canada, Southeast Asia, Great Britain, and Switzerland. He has published seventeen articles and more than twenty-five books, including Meditation on Emptiness and Emptiness Yoga. 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he founded programs in Buddhist Studies and Tibetan Studies and served as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South Asian Studies.


主辦單位:Global College, Long Island University&
北市藏傳佛典協會(Tibetan Text Society)
&UMA Institute for Tibetan Studies

CELL:0918-511-019 
E-mail:ttslecture@gmail.com

交通資訊:搭乘捷運文湖線(棕線)至動物園,轉搭 236、237、611、282、295、棕3 、棕6、棕18、綠1、指南客運 1503 至「政大站」下車,再走到山上校區(約10分鐘)。(MRT: get off at Taipei Zoo Station. Remember to go across the street for MRT shuttle bus Brown 3, Green 1, Bus 236 and 237 for three stops to NCCU.)

星期四, 4月 21, 2011

辯經入門練習(專對初學者設計


測驗一下自己的程度!
看完題目後,可參考答案提示作答,了解自己對辯經規則的理解程度


辯經練習1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99782736722652
辯經練習1答案提示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99894623378130
辯經練習1答案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0212433346349

辯經練習2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0212026679723
辯經練習2答案提示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0217220012537
辯經練習2答案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0657389968520

辯經練習3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0660006634925
辯經練習3答案提示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0661483301444
辯經練習3答案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1114286589497

辯經練習4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1115913256001
辯經練習4答案提示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1116726589253
辯經練習4答案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1852809848978

辯經練習5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1854993182093
辯經練習5答案提示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1859343181658
辯經練習5答案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2706359763623

辯經練習6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2707789763480
辯經練習6答案提示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2708309763428
辯經練習6答案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2707963096796

辯經練習7
www.facebook.com/TTS2004#!/note.php?note_id=203597633007829
辯經練習7(答案提示)
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3598303007762
辯經練習7答案
http://www.facebook.com/TTS2004#!/note.php?note_id=203596429674616

辯經練習8
http://www.facebook.com/TTS2004#!/note.php?note_id=204684752899117
辯經練習8(答案提示)
http://www.facebook.com/TTS2004#!/note.php?note_id=204685459565713
辯經練習8答案
http://www.facebook.com/TTS2004?sk=notes#!/note.php?note_id=205266529507606

辯經練習9
http://www.facebook.com/TTS2004?sk=notes#!/note.php?note_id=205265109507748
辯經練習9(答案提示)
http://www.facebook.com/TTS2004?sk=notes#!/note.php?note_id=205591736141752
辯經練習9答案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5265359507723

辯經練習10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5286412838951
辯經練習10(答案提示)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5288049505454
辯經練習10答案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5287449505514

辯經練習11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5301639504095
辯經練習11(答案提示)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05302482837344
辯經練習11答案
http://www.facebook.com/TTS2004?sk=mydrafts&s=10#!/note.php?note_id=205302179504041

辯經練習12
http://www.facebook.com/TTS2004?sk=wall#!/note.php?note_id=205305619503697
辯經練習12(答案提示)
http://www.facebook.com/TTS2004?sk=mydrafts&s=10#!/note.php?note_id=205305862837006

本題庫乃針對《西藏佛法辯經語言入門》一書內容設計
題目擷取自《辯經練習手冊》(2011/11/1發表)

《辯經練習手冊》(2011/11/1發表)
http://ttslecture.blogspot.com/2011/10/111_2104.html

星期三, 2月 16, 2011

初學辯經時的經驗與想法(下)


■ 文/洛桑蔣千


開發超越寫筆記速度的分析力


辯經場的氣氛會促使學習者在現場快速的推演下一步思考,並且
馬上提問及回答,使得我們不得不在沒有書本時,逼迫訓練自己在腦
海中迅速的綜合、分析、推演理路的能力。

在腦海中推演與以筆記來推演有點不同的是:我們的思考速度絕
對比寫筆記的速度快上許多倍,思考速度快的人,可能已經推演到第
七、八個步驟並找到了一些問題與疑點,可以專注著地在腦海中反覆
檢視,就像下象棋一樣,熟悉技巧的人一樣可以在心裡推演戰況。若
一字一字的寫筆記,可能才寫到第二、三步,也拖慢了思考速度,剝
奪了思考的深度。

當然,這並不抹煞寫筆記的其他好處。而對於修行有幫助的思考
,最好不要只放在筆記簿裡,更該經常串習而熟練,慢慢就會在腦海
中烙下痕跡,筆記簿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辯經思考有了雛形時,
寫筆記時就不需寫出所有的想法,可能只需記關鍵的爭議點及當時安
立出最好的答案,屆時只需用理路還原整個爭議過程即可。而理路思
考速度越快越清晰,就能在更短時間內準確分析複雜的狀況。

遷移學習經驗

另外,熟悉理路到一個程度時,就能輕鬆地遷移學習經驗到其他
的科目上,往往能透過理路引出更深的見地,帶來更多面的感受。往
後深入經論時也能幫助理解速度,縮短學習時間。

例如以「當有眾生傷害我們時,我們應該把他們心中的煩惱當敵
人,而不該把他們當敵人,善巧的幫助他們脫離煩惱」這句話來說,
若能夠看其中的原理是「真正的敵人躲在心中,別弄錯敵人‎」。在看
到自己有「世界上太多嫉妒我、嗔恨我、輕視我、欺負我、自私想佔
我便宜的人,為了要幫他們而成佛,光想就知道會很累,我還是趁早
打退堂鼓好,免得白遭罪,求自己解脫還比較實際一點」的心態時,
也能透過原理舉一反三的想到「真糟糕,我被自己心中的煩惱和我愛
執牽制,障礙我去獲得更多功德而不自知,反而認錯敵人,不先殺自
己心中的煩惱和我愛執,反而先拋棄了自己的福田,吃虧可吃大了」
,善巧地轉化錯誤的思考。有不同背景的人,透過同一句話也能透過
理路看到不同利益修行的思考。

在習慣用理路分析架構時,就很容易開展從原理分析事情的能力
,遇到狀況時能多方面地辨別,釐出正確的選擇而不被表象矇騙。在
閱讀經論時,能運用這些原理來看一些具體的事例,也更能看出佛菩
薩們在引導各種修行思考時,其智慧之言中隱藏的善巧思路,活用這
些思路於類似的狀況。

已發展成熟的啟發式僧伽教育
學僧在學習攝類學時,不外乎上課、自己閱讀思考、背誦以及去
辯經場練習,其中最重視的部分是發現問題,並提出來深入探討,除
了理解攝類學中的基礎名相外,更重要的目的在於打通邏輯思維,在
腦海中建立一套清楚的理路分析架構。因此,老師在上課時一定會提
出一些疑惑,常常不給答案地讓學僧去辯經場上解決。

此時學僧就不得不扮演積極思考的角色,因為老師講過的還是老
師的,要在辯經場上開口呈現理路時,自己就得重新組織經典的內容
,反覆地檢視、批判,思考其中是否有不合理之處,用理路來串起每
個點的關連性,並模擬實際上場的情景。

這跟單向只給答案的填式鴨教學最大的不同點是:往後就算忘記
了之前學習過的某些內容,由於理解性的思考在腦中的半衰期較長,
學習者可以很容易地透過理路找出當初的疑惑並且靠自己肯定答案;
而許多填鴨式的答案,若沒有好的疑惑來彰顯,也看不出其中的價值
。這套教育模式應被重視、保存、推廣、發揚且流傳。

本文擷取自《辯經練習手冊》

初學辯經時的經驗與想法(中)


■ 文/洛桑蔣千


好的對手讓你產生新的見解

在辯經場上,會遇到不同類型的伙伴,聽到許多不同的思考
角度與想法,也會遇見強勁的對手。在雙方有強烈求知動機,為
了達到深入探討的目的的前提下,在提問或回答時刻意扮演對立
的角色,往往能激發雙方更專注地去思考,激盪出更好的問題與
答案。

有時離開辯經場回到寮房,都還在思考對方的論點是否有破
綻,是否有其他的思考角度,讓自己的回答更圓滿,隔天興致勃
勃地再去挑戰,繼續深掘同個主題,思考的準確度也越來越高,
也會越來越享受這種見解上的較勁。也了解到除老師之外,與我
們切磋的法友也是增長智慧的重要來源。

積沙成塔的累積

這種強迫你用辯經語言的環境,使得你每天都得去想一些不
週遍的狀況,怎麼準確的提出問題,該怎麼安立有法,怎麼完整
地走完論式,自己越主動地去思考、想問題、分析推演每個步驟
,進步的速度就愈快。每天如此的練習,分辨的能力就一點一滴
的提升,練習久了,累積的思考多了,推演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分析技巧也會越來越熟悉。



挑戰毫無根據的偏見


在辯經場上討論久了,習慣用理來探討事情,常會瞥見自己
心中其實有許多偏見,這類毫無根據的各種想法將遭遇挑戰。有
時候內心偏頗的厲害時,也至少還有理路這個救生圈,在冷靜的
時候可以用來壓住且轉化許多帶來傷害的成見。

本文擷取自《辯經練習手冊》

認知是身、語二業的發動者


■文/廖本聖


認知是身、語二業的發動者如龍樹在《中觀寶鬘論》所說的:「諸法之
前意先行,共許意為首要者。」而聖提婆在《四百論》也說過:「除心之外
行走等,其中不見福德等,是故一切業當中,首應修習為意業。」

包含心和心所的認知是身體和語言的發動者,因此身、語行為的正確與
否,和認知是否正確瞭解對境息息相關。例如一位不瞭解有前後世的人,他
的思想及行為多半會以現世的私利為考量,只要和個人利益相衝突時,他會
把個人利益置於他人利益之上,而做出損人利己甚至傷害自他的事來。

相反的,如果一個人透過認知相續的不常不斷的特性,以及任何一剎那
認知必定有前一剎那認知作為它的因而不會以物質作為它的因,因而推論出
「認知是無始的」並獲得「有無盡的前世」這個結論時,那他的想法必然會
產生巨大的改變,因為如此一來,他會瞭解到每一位有情都和自己有關係,
都曾經當過自己的父母無數次(知母),他們對於自己的恩德和現世的父母
對於自己的恩德(念恩),兩者毫無差別。而就像我們會想要報答現世父母
的恩德一般,同樣的,我們也應該報答這些曾經當過我們父母的有情們的恩
德(報恩)。而怎樣才能究竟地報答這些父母有情的恩德呢?就是產生願他
們究竟遠離苦及苦因的「大悲心」,以及願他們究竟獲得樂及樂因的「悅意
慈」,並進一步生起由自己承擔起拔苦與樂這個重責大任的「增上意樂」,
因為報答自己父母恩德之責,豈可由別人代勞?而要達到這個目標,除非自
己成佛,否則是不可能的,因為唯有佛陀才能真正應機施教,給予眾生究竟
的利益,因而發起「為利眾生願成佛」的「菩提心」。 因此,從當下這一剎
那的認知往前推,有助於我們發起菩提心,而由這個究竟的利他心指揮我們
的身語不斷累積善業,帶領我們朝成佛之道邁進。

往未來看,當下這一剎那認知是下一剎那認知的因,而下一剎那認知又
是下下一剎那認知的因等等,這個情況會讓我們預先為下一世或未來的生生
世世作最好的準備,因為就像在這一世當中,善惡等身語行為會帶來對應的
好壞等結果;同樣的,現世的善惡等身語行為也將會決定來世投生善趣或惡
趣;而瞭解到這點,將有助於我們在此世透過我們的身語斷惡行善,而於下
一世獲得「增上生」(人天二善趣),甚至證得從輪迴解脫或成佛的「決定
勝」。而從當下的認知不斷遷流變化的特性,也有助於降低我們對於現世的
親友、財富、身體等等的貪著,因為如果我們一直執著現世,那麼當我們面
臨死亡時,將會死得很痛苦,亦即雖然我們的認知不想離開現世的親友、財
富、甚至跟我們最親密的身體,但是它依舊會毫無自主地被此世的身體趕出
去,孤獨無伴地前往後世。因此,平常多思惟身心等無常法前一剎那無法留
駐到下一剎那的這種剎那剎那變化的細微無常,將有助於我們在面臨死亡這
個粗顯無常時從容以對而不致驚惶失措。

由上可知,認知有沒有看清對境的真實面貌,會決定認知所走的方向,
因而影響身、語行為的良善與邪惡,而產生相對應的結果。

星期四, 1月 20, 2011

初學辯經時的經驗與想法(上)


■文/洛桑蔣千



適應寺廟環境與作息

對一般剛進寺廟學習的藏僧而言,除了要習慣寺
廟中緊湊的早晚課及法會等行程,在學習上更必須投
入許多時間透過背誦、上課、思考、辯經等方式學習
攝類學,時間壓縮的緊。而對外籍僧來說,最大的障
礙是溝通,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聽不懂口令的新兵
適應的更慢,也得額外花些時間加強語言。


辯經場


其中,壓力最大的莫過於去辯經場辯經。
剛進辯經場時,一班超過百個的新同學,在彼此
都還不太熟悉時,規矩就逼著學僧每天早晚必須在同
學中找到一個對手來辯論,由於大部分的人一開始都
不太懂要怎麼辯(有些人之前就在自己家鄉的寺廟或
其他的環境中學過,而對於外國人來說,若能先學一
些辯經的基本規則與基礎藏語,可以減輕不少壓力)
,對於有法、理應、因為是甚麼之故、請安立等說還
弄不清楚,光開口就是一種挑戰了,只能靠每天去觀
摩、自己嘗試著辯個幾句,透過模仿,從狀況中發現
問題而修正。

我還記得我進辯經場的第一天,立宗的對手看我
連話都不太會講,起身就走人,自己還是得硬著頭皮
著去適應辯經場的環境,才有辦法從中獲得利益。

趕鴨子上架

回想當初這種趕鴨子上架的情景,迫使自己去辯
經場之前都得努力準備,否則就準備當個啞巴,浪費
自己學習的機會。雖說壓力大,但卻能加速適應能力
,這種環境會迫使你不得不主動面對許多情境。

譬如有疑惑時,一定要嘗試主動提問,但卻又怕
在眾目睽睽下問了蠢問題或安立錯論式,或害怕自己
的問題深度不夠,提問一下子就卡住、或立宗時害怕
應不出好答案,被眾提問者激烈的催促,長期下來,
膽怯害羞的心情也會慢慢被磨掉,也比較能把心情放
在討論的主題上,不去過度在意那些作祟的心情。

這就好像一個沒演過戲的人一開始就被逼著二十
分鐘內背好三百字的台詞馬上入鏡,甚至還要做即興
表演,一定是股巨大的壓力,但到後才來發現許多有
經驗的演員其實都走過這關,習慣這種壓力能讓你更
為專注的利用這種場景開發理路思考。

本文擷取自《辯經練習手冊》

星期三, 1月 19, 2011

廖本聖老師教你閲讀藏文佛典


廖本聖老師教你閲讀藏文佛典 (已錄製成影片http://www.youtube.com/user/gyolten)


在法鼓山佛教學院任教的廖本聖老師,將以其多年來在佛研所訓練學生閲讀藏傳佛典的經驗,指導有興趣於深入探討藏係佛典的同學。



雖然,修行藏傳佛法不一定要懂藏文,但是,如果你接觸藏係佛法已有一段時間,深深被藏系佛法的理性、次第、修心所感動而受吸引,那麽也是你學藏文的時候了,如廖老師所說:“學習藏文的目的不是藏文,而是佛法本身,藏文只是達成修學佛法這個目的所憑藉的一個工具。”“當你開始學習藏文文法時,就會逐漸產生法喜了,為什麼呢?因為說明文法所用的例句,主要是引自佛典的緣故;所以一邊學習藏文文法,一邊又可學佛法,實在是很難得的經驗。”



廖老師在佛教學院的教學方式是:剛開始一定要經過密集訓練,即每週三堂課,一堂課三小時,共六週。在這六週把拼音、基礎文法、句型分析規則一一認識;六週之後則以每週一次,一次兩小時的時間上藏文文法分析課,老師會把之前六週所教的法則,配合佛典不斷地演練,讓學生熟悉密集課的内容。如此爲期一年。一年之後,學生應能有自行閱讀藏文經典的粗略能力,再經一年的訓練,學生應有自行翻譯經典的能力。(以上是以全職學生的時間為進度,不是全職的我們就把進度拉長一點吧!這可不是保證班!)



讓我們以藏文直窺藏系佛法的本來面目,直探藏系祖師的本懷!



學習藏文閲讀的第一階段---藏文密集課(黑體字)

●時間:每星期一 09:00~12:00、星期四18:00~21:00、星期六16:00~19:00,2/24(四)開始上課,共六週。



(六週之後將擇其中一個時段,作爲每週一次,一次兩小時的藏文導讀常態課程)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臺北市中山北路二段59巷5號5樓

●費用:3000元(於上課當天交),法師免費。

●聯絡人:黃師姐0916-103313

*本課程不限初學者或已學過藏文者。廖老師一律從零開始教。不過從未接觸過藏文的人,可上http://ccbs.ntu.edu.tw/DBLM/pg2-chi/pg2_teach_4.htm網站(此網站亦可在四諦部落格的友善連結<仁波切教藏文>處找到),在2/24之前,一個月時間把字母發音、拼音盡量練熟。另外四諦中心於1/21星期一開始,將於每個星期一早上10:00-12:00,請張志平師兄在中心教最基本的字母發音及拼音,專門為這次的密集課幫大家做課前準備。)

星期三, 1月 12, 2011

學習藏語所應具備的心態

■ 文/廖本聖


當我們清楚知道自已學習藏文的動機之後,接下來則是本身

心態調適的問題。關於此,筆者有幾點建議:



心理建設--不要被以往學習外國語的失敗經驗所擊倒;要知

道,現在的你是因為要了解佛法才來學藏文的,這跟當初學

其他語言卻不了解其目的情況完全不同;有了這樣的心理建

設,學會藏文便指日可待了;



目的--學習藏文的目的不是藏文,而是佛法本身,藏文只是

達成修學佛法這個目的所憑藉的一個工具;沒有弄清楚這一

點,那麼學任何一種語言,都將只是多一層負擔而已;



精通藏文--既然花了時間學它,若不精通它,實在是件很可

惜的事;因此自己在內心要時時勉勵自己,達到精通藏文的

理想,能徹底了解經論的意義,修行才不容易出問題;



莫比較--學習任何一種語言,千萬不要和別人比較,因為只

要有較量的心裡,學習起來就會很痛苦;別人學得好不好,

是他過去的因緣,對自已的學習並沒有影響。只要自問對這

個語言能否持續學習?是不是真的了解了?這才是重點。



安忍--若能如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第六品「安忍」中

開示的「遭遇任何事,莫撓歡喜心,憂惱不濟事,徒失諸善

行;若事尚可救,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

」這種心態來學習古典藏文,那麼在過程中即使有任何挫折

也將能歡喜面對了。



在學習古典藏文的過程中,首先會遭遇到的瓶頸,將是藏文

三十個字母的寫法及讀音二者的結合、字母與字母之間的拼

音讀法,若能克服這些問題,接下來的文法相對而言就容易

許多了。但是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顯示,在字母及拼音這個

階段就打退堂鼓的學習者為數很多,殊不知只要每天固定的

撥出一些時間(30~60分鐘)來熟悉它,僅需一、二個月,

藏文字母的拼音自然而然就會了,這個過程毫不勉強,重點

在於持續與否。



其次,當你開始學習藏文文法時,就會逐漸產生法喜了,為

什麼呢?因為說明文法所用的例句,主要是引自佛典的緣故

;所以一邊學習藏文文法,一邊又可學佛法,實在是很難得

的經驗。一旦你跨過學習西藏語的門檻之後,當然只會愈來

愈熟練藏文;反之,若沒有打開這扇門,即使經過十年、二

十年,對於這個語言也還是找不到入手處;與其一輩子徘徊

在古典藏文的大門外,倒不如現在就推開這扇門吧!況且有

《入菩薩行論》的「久習不成易,此事定非有」這句話做為

我們的精神支柱,還怕學不好它嗎?



說了那麼多,無非是要讓讀者了解學習藏文的重要性;好比

去寶山挖寶的人,若有挖土機、卡車等設備,豈不是挖得更

有效率?同理,有藏文這個工具在手,要萃取西藏佛教的心

要,會更容易一些。

星期三, 1月 05, 2011

用辯經思考辨認有問題的想法


文/洛桑蔣千


由於認知不像顏色用眼識就可以看見,若不觀察分辨其運

作的來龍去脈,很難抓出哪裡出了問題。舉幾個簡單例子說明

辯經的思考可以用來分析認知過程!



阿智是個疑心病重的人,經商失敗後,家徒四壁的他去找

老友小錦聊天,但小錦對他卻不是很熱絡,表情也很冷淡,連

茶水都懶得倒。阿智就推論「因為知道我現在狀況不好,所以

就瞧不起我。」每當看到朋友們臉上出現冷淡表情時,他都如

此反射性的推論,導致他常常講出一些負面的話,傷了許多朋

友,當然也包括小錦。從這個例子來看,我們可以發覺阿智的

推論是「只要是表情冷淡的朋友」,就一定是「瞧不起我的朋

友」。



也許阿智的朋友當中有這樣的人,但小錦卻不是!小錦是

因為得了肝癌,對生活周遭的一切失去了興趣,當老朋友到來

,也提不起精神招呼。過了一年,小錦也因癌症過世。生活中

有許多誤會,都是因為缺少正確的觀察,透過錯誤的推論而造

成彼此的遺憾。



「我打電話給他,他兩個鐘頭都沒回我」就代表他一定「

不在意我」,「對方眼神不對勁」,就代表他一定「對我有惡

意」,許多認知都是透過錯誤的因相而產生的,會帶來許多無

謂的負面情緒。



又譬如我們對某人滿懷期待,當這個期待落空時,我們心

裡想著:「他對我不是很好!」當我們習慣這樣的表達時,漸

漸地,這句話可能會讓我們覺得「他對我不好」,因而產生埋

怨等情緒!這當中,我們的認知多了一層跳躍,也就是「若是

『對我不是很好的人』,被是『對我不好的人』周遍!」,亦

即「若是對我不是很好的人,就是對我不好的人」。但若我們

再想想某些對我們不好不壞的人,他們對我不是很好,卻也不

是對我「不好」,就會看到自己的思考出了問題,有好的思考

方式讓自己逃出牛角尖。



認知的過程當中,會形成許多推論,有對有錯,這也是辯

經當中一直提到「若是甲,就一定是乙嗎?」,「某甲有法,

其是乙的原因為何?」若養成了這樣的分析習慣,就更有機會

找出自己判斷上的盲點,對尚未確認的事保持持續觀察的態度

,避免許多錯誤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