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月 20, 2011

初學辯經時的經驗與想法(上)


■文/洛桑蔣千



適應寺廟環境與作息

對一般剛進寺廟學習的藏僧而言,除了要習慣寺
廟中緊湊的早晚課及法會等行程,在學習上更必須投
入許多時間透過背誦、上課、思考、辯經等方式學習
攝類學,時間壓縮的緊。而對外籍僧來說,最大的障
礙是溝通,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聽不懂口令的新兵
適應的更慢,也得額外花些時間加強語言。


辯經場


其中,壓力最大的莫過於去辯經場辯經。
剛進辯經場時,一班超過百個的新同學,在彼此
都還不太熟悉時,規矩就逼著學僧每天早晚必須在同
學中找到一個對手來辯論,由於大部分的人一開始都
不太懂要怎麼辯(有些人之前就在自己家鄉的寺廟或
其他的環境中學過,而對於外國人來說,若能先學一
些辯經的基本規則與基礎藏語,可以減輕不少壓力)
,對於有法、理應、因為是甚麼之故、請安立等說還
弄不清楚,光開口就是一種挑戰了,只能靠每天去觀
摩、自己嘗試著辯個幾句,透過模仿,從狀況中發現
問題而修正。

我還記得我進辯經場的第一天,立宗的對手看我
連話都不太會講,起身就走人,自己還是得硬著頭皮
著去適應辯經場的環境,才有辦法從中獲得利益。

趕鴨子上架

回想當初這種趕鴨子上架的情景,迫使自己去辯
經場之前都得努力準備,否則就準備當個啞巴,浪費
自己學習的機會。雖說壓力大,但卻能加速適應能力
,這種環境會迫使你不得不主動面對許多情境。

譬如有疑惑時,一定要嘗試主動提問,但卻又怕
在眾目睽睽下問了蠢問題或安立錯論式,或害怕自己
的問題深度不夠,提問一下子就卡住、或立宗時害怕
應不出好答案,被眾提問者激烈的催促,長期下來,
膽怯害羞的心情也會慢慢被磨掉,也比較能把心情放
在討論的主題上,不去過度在意那些作祟的心情。

這就好像一個沒演過戲的人一開始就被逼著二十
分鐘內背好三百字的台詞馬上入鏡,甚至還要做即興
表演,一定是股巨大的壓力,但到後才來發現許多有
經驗的演員其實都走過這關,習慣這種壓力能讓你更
為專注的利用這種場景開發理路思考。

本文擷取自《辯經練習手冊》

星期三, 1月 19, 2011

廖本聖老師教你閲讀藏文佛典


廖本聖老師教你閲讀藏文佛典 (已錄製成影片http://www.youtube.com/user/gyolten)


在法鼓山佛教學院任教的廖本聖老師,將以其多年來在佛研所訓練學生閲讀藏傳佛典的經驗,指導有興趣於深入探討藏係佛典的同學。



雖然,修行藏傳佛法不一定要懂藏文,但是,如果你接觸藏係佛法已有一段時間,深深被藏系佛法的理性、次第、修心所感動而受吸引,那麽也是你學藏文的時候了,如廖老師所說:“學習藏文的目的不是藏文,而是佛法本身,藏文只是達成修學佛法這個目的所憑藉的一個工具。”“當你開始學習藏文文法時,就會逐漸產生法喜了,為什麼呢?因為說明文法所用的例句,主要是引自佛典的緣故;所以一邊學習藏文文法,一邊又可學佛法,實在是很難得的經驗。”



廖老師在佛教學院的教學方式是:剛開始一定要經過密集訓練,即每週三堂課,一堂課三小時,共六週。在這六週把拼音、基礎文法、句型分析規則一一認識;六週之後則以每週一次,一次兩小時的時間上藏文文法分析課,老師會把之前六週所教的法則,配合佛典不斷地演練,讓學生熟悉密集課的内容。如此爲期一年。一年之後,學生應能有自行閱讀藏文經典的粗略能力,再經一年的訓練,學生應有自行翻譯經典的能力。(以上是以全職學生的時間為進度,不是全職的我們就把進度拉長一點吧!這可不是保證班!)



讓我們以藏文直窺藏系佛法的本來面目,直探藏系祖師的本懷!



學習藏文閲讀的第一階段---藏文密集課(黑體字)

●時間:每星期一 09:00~12:00、星期四18:00~21:00、星期六16:00~19:00,2/24(四)開始上課,共六週。



(六週之後將擇其中一個時段,作爲每週一次,一次兩小時的藏文導讀常態課程)

●地點:四諦講修佛學會 臺北市中山北路二段59巷5號5樓

●費用:3000元(於上課當天交),法師免費。

●聯絡人:黃師姐0916-103313

*本課程不限初學者或已學過藏文者。廖老師一律從零開始教。不過從未接觸過藏文的人,可上http://ccbs.ntu.edu.tw/DBLM/pg2-chi/pg2_teach_4.htm網站(此網站亦可在四諦部落格的友善連結<仁波切教藏文>處找到),在2/24之前,一個月時間把字母發音、拼音盡量練熟。另外四諦中心於1/21星期一開始,將於每個星期一早上10:00-12:00,請張志平師兄在中心教最基本的字母發音及拼音,專門為這次的密集課幫大家做課前準備。)

星期三, 1月 12, 2011

學習藏語所應具備的心態

■ 文/廖本聖


當我們清楚知道自已學習藏文的動機之後,接下來則是本身

心態調適的問題。關於此,筆者有幾點建議:



心理建設--不要被以往學習外國語的失敗經驗所擊倒;要知

道,現在的你是因為要了解佛法才來學藏文的,這跟當初學

其他語言卻不了解其目的情況完全不同;有了這樣的心理建

設,學會藏文便指日可待了;



目的--學習藏文的目的不是藏文,而是佛法本身,藏文只是

達成修學佛法這個目的所憑藉的一個工具;沒有弄清楚這一

點,那麼學任何一種語言,都將只是多一層負擔而已;



精通藏文--既然花了時間學它,若不精通它,實在是件很可

惜的事;因此自己在內心要時時勉勵自己,達到精通藏文的

理想,能徹底了解經論的意義,修行才不容易出問題;



莫比較--學習任何一種語言,千萬不要和別人比較,因為只

要有較量的心裡,學習起來就會很痛苦;別人學得好不好,

是他過去的因緣,對自已的學習並沒有影響。只要自問對這

個語言能否持續學習?是不是真的了解了?這才是重點。



安忍--若能如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第六品「安忍」中

開示的「遭遇任何事,莫撓歡喜心,憂惱不濟事,徒失諸善

行;若事尚可救,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

」這種心態來學習古典藏文,那麼在過程中即使有任何挫折

也將能歡喜面對了。



在學習古典藏文的過程中,首先會遭遇到的瓶頸,將是藏文

三十個字母的寫法及讀音二者的結合、字母與字母之間的拼

音讀法,若能克服這些問題,接下來的文法相對而言就容易

許多了。但是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顯示,在字母及拼音這個

階段就打退堂鼓的學習者為數很多,殊不知只要每天固定的

撥出一些時間(30~60分鐘)來熟悉它,僅需一、二個月,

藏文字母的拼音自然而然就會了,這個過程毫不勉強,重點

在於持續與否。



其次,當你開始學習藏文文法時,就會逐漸產生法喜了,為

什麼呢?因為說明文法所用的例句,主要是引自佛典的緣故

;所以一邊學習藏文文法,一邊又可學佛法,實在是很難得

的經驗。一旦你跨過學習西藏語的門檻之後,當然只會愈來

愈熟練藏文;反之,若沒有打開這扇門,即使經過十年、二

十年,對於這個語言也還是找不到入手處;與其一輩子徘徊

在古典藏文的大門外,倒不如現在就推開這扇門吧!況且有

《入菩薩行論》的「久習不成易,此事定非有」這句話做為

我們的精神支柱,還怕學不好它嗎?



說了那麼多,無非是要讓讀者了解學習藏文的重要性;好比

去寶山挖寶的人,若有挖土機、卡車等設備,豈不是挖得更

有效率?同理,有藏文這個工具在手,要萃取西藏佛教的心

要,會更容易一些。

星期三, 1月 05, 2011

用辯經思考辨認有問題的想法


文/洛桑蔣千


由於認知不像顏色用眼識就可以看見,若不觀察分辨其運

作的來龍去脈,很難抓出哪裡出了問題。舉幾個簡單例子說明

辯經的思考可以用來分析認知過程!



阿智是個疑心病重的人,經商失敗後,家徒四壁的他去找

老友小錦聊天,但小錦對他卻不是很熱絡,表情也很冷淡,連

茶水都懶得倒。阿智就推論「因為知道我現在狀況不好,所以

就瞧不起我。」每當看到朋友們臉上出現冷淡表情時,他都如

此反射性的推論,導致他常常講出一些負面的話,傷了許多朋

友,當然也包括小錦。從這個例子來看,我們可以發覺阿智的

推論是「只要是表情冷淡的朋友」,就一定是「瞧不起我的朋

友」。



也許阿智的朋友當中有這樣的人,但小錦卻不是!小錦是

因為得了肝癌,對生活周遭的一切失去了興趣,當老朋友到來

,也提不起精神招呼。過了一年,小錦也因癌症過世。生活中

有許多誤會,都是因為缺少正確的觀察,透過錯誤的推論而造

成彼此的遺憾。



「我打電話給他,他兩個鐘頭都沒回我」就代表他一定「

不在意我」,「對方眼神不對勁」,就代表他一定「對我有惡

意」,許多認知都是透過錯誤的因相而產生的,會帶來許多無

謂的負面情緒。



又譬如我們對某人滿懷期待,當這個期待落空時,我們心

裡想著:「他對我不是很好!」當我們習慣這樣的表達時,漸

漸地,這句話可能會讓我們覺得「他對我不好」,因而產生埋

怨等情緒!這當中,我們的認知多了一層跳躍,也就是「若是

『對我不是很好的人』,被是『對我不好的人』周遍!」,亦

即「若是對我不是很好的人,就是對我不好的人」。但若我們

再想想某些對我們不好不壞的人,他們對我不是很好,卻也不

是對我「不好」,就會看到自己的思考出了問題,有好的思考

方式讓自己逃出牛角尖。



認知的過程當中,會形成許多推論,有對有錯,這也是辯

經當中一直提到「若是甲,就一定是乙嗎?」,「某甲有法,

其是乙的原因為何?」若養成了這樣的分析習慣,就更有機會

找出自己判斷上的盲點,對尚未確認的事保持持續觀察的態度

,避免許多錯誤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