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9月 30, 2016
星期四, 9月 29, 2016
疑和俱煩惱的疑
疑和俱煩惱的疑這兩者我們要分清楚。
明義釋當中提到現觀莊嚴論的專門所化機,他們對遍智、道智、基智這三者是否為諦實空會起疑,是屬於隨法行者。利根者看到某個經論時,不會馬上單單只想著:皈依喔。而會去觀察經論中的所詮、目的、究竟目的、相繫。去思考這經論的目的與究竟目的,這究竟目的是否與目的相繫,目的是否觀待於了解經論的所詮,依此經論真正產生希求的心態。有了疑,才會去觀察,如果單單是隨信行就沒辦法。
因此疑非常的重要。因此如果有人誤解所有的疑都是所斷,看到經論的內文時馬上單純的相信,這樣是有點危險的。有了疑,才會提出問題,提出問題,才會分析,有了分析,才能得到肯定。
因此,我們要將疑與俱煩惱的疑這兩者做清楚的劃分,這很重要。
~達賴喇嘛
星期三, 9月 28, 2016
星期二, 9月 27, 2016
星期一, 9月 26, 2016
星期五, 9月 23, 2016
星期二, 9月 20, 2016
星期一, 9月 19, 2016
星期日, 9月 18, 2016
星期三, 9月 14, 2016
星期一, 9月 12, 2016
星期六, 9月 10, 2016
星期五, 9月 09, 2016
星期四, 9月 08, 2016
星期二, 9月 06, 2016
星期一, 9月 05, 2016
依著不放逸來生正念,依著正念生正知
過失多是因放逸造成的,東西亂吃,行為亂來,開車不注意出車禍而帶來傷害。身體的健康需要依著不放逸來守護,醫生說不能吃油膩,不能抽煙,必須好好聽著,小心地守著這些規矩,就是不放逸。
而之後必需要憶念著哪些東西不能吃,這就是正念。
在正要吃東西的時候,如果是不該吃的,在那個時刻覺察這屬是於不該吃的,這就是正知。就是靠這樣的運作來避開過失。
同樣的,我們除了身的苦樂,內心也有許多不同的苦樂,為了防止心苦,造成內心的不快樂,就要留意內心的錯亂想法,這些想法一生起,內心的快樂就消失了,明白這是心苦的來源。
造成內心痛苦的,就是我慢、嫉妒、貪這類的想法所造成的。因此,平常就該留意它們,心想著我不要犯這些問題,這就是不放逸。並且透過正念,記住這些錯誤的想法,憶念著這些想法會讓我不快樂。而遇到會使我起貪、嗔、我慢、想要去害人的想法的因緣時,就要靠正知來察覺。就是要靠這三者來守護著。依著不放逸來生正念,依著正念生正知,如此去守護。
自我持戒亦是如此,不是靠外在逼著你去守戒,而是自己去察覺這些問題,明白自己想要離苦得樂,自願去守護,不去造這些苦因,並且主動的要去造樂因。
~達賴喇嘛
星期日, 9月 04, 2016
星期六, 9月 03, 2016
星期五, 9月 02, 2016
星期四, 9月 01, 2016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