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3月 12, 2016

先學好《攝類學》的目的




◆文/洛桑蔣千
(選自《理路幻鑰•小理路•白紅顏色等的建立》一書)


        《攝類學》當中,有許多量論中的基本概念,這些概念,其實都是很重要的「思擇」原料,在五部大論與大部頭的經論中,許多思考都還是要回到這些零件上,這些原料會讓你產生更多面向的思考與重要的疑惑。

       有些人沒有先深入攝類學,聽到五部大論當中牽涉到基礎概念的陳述時,沒學過攝類學不用講,就算學過攝類學,如果只是表面上膚淺的帶過,要你馬上回憶,大都想不起細節,那在你內心大概都很難有個準確的概念,若又牽扯到不同宗義的差異,或外道的說法,又將更為複雜,遇到這些問題,多數人都是走馬看花,思惟就無法突破,遇到難題大概都只能帶過。

大論當中的論述,懂辯經的人就有辦法將之分析拆解,透過論式來討論、釐清,這些拆解往往都仰賴於基礎理路與攝類學的學習。若缺少基礎概念,又不懂如何將問題轉化成論式,就無法如庖丁解牛般更具體的抓到典籍中許多陳述的個別用意,也無法生起有價值得疑惑,更罔談有進一步的釐清,導致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這都是沒有學好攝類學造成的。

大部頭經典的寫法,大都把學習者設定為有相當的理路概念者,扎實學好《攝類學》只不過是基本要求。這些典籍也不可能把這些基本細節再重複論述,否則一本書可能永遠寫不完,篇幅也會過長。而若有講法者教授這些大論,往往也只著重於要點,將所有的問題再一個一個深入剖析的機會很少。再者,講法者稍微解釋艱難的教理,若又牽涉到理路,沒有《攝類學》背景的人可能就會鴨子聽雷,這樣的學習,理解永遠只能浮在表面。

如果要深入學習,一開始依次地把基礎學起來,學習的視野將不可同日而語,否則到頭來還是要將這些基礎部分補齊,每每牽扯到基礎概念時要一再花許多時間重複解釋,進度很難往下走,到頭來只是事倍功半。


         更多《理路幻鑰•小理路•白紅顏色等的建立》內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