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這個階段,就會不小心進入「對寧靜有個執著」的狀態,一旦進入這樣的狀態,對任何的噪音反而難以忍受。從前對噪音還沒這麼敏感,但因為這個執著,反而一些小噪音就會導致他無比的焦慮,這就是掉到「對寧靜有個執著」所引發的失衡現象。
對環境的寧靜越是執著,你會發現自己對噪音的忍受力會越加糟糕。
這不是說就不要找寂靜處來修行了,因為這對修禪定自然會有大助益。但在心態上,若能調整到對「寧靜、吵雜的外境」內心平等的狀態,你會發現這種平衡會讓你非常舒適,以後遇到寧靜與吵雜,都會有一種穩定的感覺。
又譬如:有些人討厭聽別人撒謊,一聽到自己的親友、伴侶、下屬與工作夥伴、子孫等等撒謊,馬上暴跳如雷,想著「為什麼你偏要撒謊,講老實話不行嗎?」
一旦自己有一種在外境上「別人不能呈現撒謊狀態」的執著,一旦遇到別人撒謊,你就會莫名的失衡。
雖說撒謊並非善法,有時也應當遏止,但讓自己內心真正失衡的,是自己的執著,一旦調整到面對「撒謊、不撒謊」時內心是平等的狀態,你內心也會獲得一種寧靜與穩定,不會再處於焦躁的狀態,處理事情也會非常的放鬆,智慧也不會被遮蔽。
有些人因為自己的某種身份或狀態不被認同,一聽到他人批評、否定,就會產生強烈的憤愾感,著急的要去反擊別人的言詞,甚至採取各種過度的手段,一旦有「外境上他人絕不能如何說我、否定我」的執著,你就完全受制於人,自己內在的善巧與智慧此時多是完全被遮蔽,別人一句話就能點燃你的怒火,逼你去造業。
如果能對「他人講我或不講我」達到一個平等的狀態,你內心會安定無比,當你達到這種狀態,外在的語言當然也都可以適當的說明與釐清,要反應與不反應也都掌控在自己手裡,你會發現你一旦獲得平衡,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很輕鬆的面對,很智慧的去處理。
這些失衡的狀態,其實都是心處於一個極端的偏好所造成的,跟外境無關。心不住任何一邊,你會發現你自己完全有能力住於喜樂與智慧的狀態,這些功德也本屬於你,不在外面。
「寧靜與不寧靜」、「人撒謊與不撒謊」、「別人對自己稱讚與誹謗」,甚至是「善與惡」,在究竟的本質上都是空的,在境上都是找不著的,是平等的。
你會發現,你越執於任何一邊,你對另一邊的堪忍力也會大幅下降,看清事情真相的能力也會嚴重的被遮蔽。找到兩個極端的平等性,心就能不住於某端的執著,你就能真正的放鬆,開展智慧,遠離焦慮與恐懼。
比丘洛桑蔣千
2025/03/14
龍尊王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